小組年青團隊開放、學,交流後十分認同「低成本、技術配置、普及推動」STEM教育理念。
筆者切入STEM教育領域,起因是STEM加了一個A,想看看藝術創意如何發揮互補作用。後來發現香港和內地因為硬件市場主導和一些歷史發展問題,無論校內和校外STEM教育,都出現S.T.E.M.式偏差和異化。這不但STEM教育發展,妨礙主流教育普遍推動。
因為個人回歸幼教多年體會,大力倡導STEM教育可以學前及幼兒階段展開,培養科普學習態度,以及激發和維持幼兒和創意本能;認同內地想藉STEM教育綜合學習、專題研習本質,「倒逼」學校思考教育創新。香港千禧教改開始課改勢頭,因為近年學校教育生態,發展、廢。政府STEM教育關注,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可以作為重拾創新教育優勢動力。
基於個人課程規劃工作經驗,以及科普和創藝教學專業知識,探究過STEM本源美國倡導教育願景,以及香港和內地學者STEM教育正確理解論述,發現要達成STEM教育目標,以及建構多元學習素養,大中小幼可以配合階段性學習目標,利用跨學科綜合學習策略、專題探究課程設計模式。不用過多成本、過教育科技和硬件應用,可配合校本發展需要,進式讓學生體驗「全真STEM+教育」。能普及推廣,過去2年建構STEM教育學習素養基準;編整校本課程發展框架;研發教學案例;設計校本教師培訓方案;以及到學校推動簡介講座,讓中小幼師面STEM熱潮時,一點憂慮,多一點自信(期望香港學校,大有機會利用15年課改優勢,做出有特色STEM+教育個案,和內地同工分享)。
去年中通過電郵聯繫,收到「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下屬「STEM生活實踐先導計劃」小組邀請,商議協助先導計劃優化。得小組年青團隊開放、學,交流後十分認同「低成本、技術配置、普及推動」STEM教育理念。而且學習重點放回核心素建構,而非側科技學習和硬件應用,打破學生「能力隔閡」、學校「隔閡」限制,完全配合機構服務宗旨,和試驗計劃對象設定。
延伸閱讀…
上述計劃得到香港教育大學,科學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鄭慕賢博士支援,讓學習規劃能照顧學科層面學習;以及教育層面綜合素養建構,是推動學生社會生活關注和促進4C能力培養。這方面4月9日計劃匯報活動上,成為參與同學反映學習體會。計劃簡介如下:
計劃對象:小學六年級,主要來基層家庭學童。
延伸閱讀…
參與學校:30間申請學校中,甄選3間參與試驗。
計劃推動:採用78節探索性體驗教程,學生分34人一組,一個生活主題協作形式,尋求STEM主導綜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