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文化,学术和市民中心,北京也已发展成为世界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国际展览中心位于北京地铁15号线,拥有自己的车站,毗邻首都国际机场,现已成长为举办会议,交易会和行业博览会的重要场所,全球代表参加了该展览会。

Meeting this growth,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s new 438,500 sq.m Phase II by Zaha Hadid Architects will significantly expand its exhibition space, enhancing the city’s position as a leading centre of knowledge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Located at the core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New City in Beijing’s Shunyi District, the centre will welcome local residents as well as visitors from across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to its comprehensive programme of events.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新建的占地438500平方米的国际展览中心新二期将满足这一增长需求,将大大扩展其展览空间,从而增强该市作为领先的知识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该中心位于北京顺义区国际机场新城的核心地带,将欢迎当地居民以及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参加其综合性的活动。

The integr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hibition halls, conference centre and hotel are echoed in the centre’s composition, arranged as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ing lines and geometries that take inspiration from the textures of glazed tubular ceramic tile roofs with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its copper colour and large recessed windows give further expression to the visually dynamic envelope.

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和酒店之间的综合关系在该中心的构成中得到了呼应,它们被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这些线条和几何形状均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玻璃管状瓷砖屋顶的纹理中汲取了灵感;它的铜色和大凹进的窗户使视觉动感的顶壳更具表现力。

A central north-south axis is the primary connecting spac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exhibition halls; providing functional clarity, maximum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defining shared courtyards for informal meetings and relaxation in landscaped gardens, cafes and outdoor public event spaces. Secondary bridges at higher levels add a further layer of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centre’s network of facilities.

南北中轴是东西展厅之间的主要连接空间。提供了清晰的功能,最大的灵活性和效率,并定义共享的庭院使非正式会议和在花园,咖啡馆和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的休闲活动。更高级别的辅助桥在中心的设施网络之间增加了一层连接。

With its conference centre and hotel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site, the movement of people, goods and vehicles throughout the cent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parate routes to aid circulation, provide optimal adaptability and avoid disruption to ongoing events.

会议中心和酒店位于场地的北部,整个中心的人员,货物和车辆的流线分为三个单独的路径,以辅助流线组织,提供最佳的适应性并避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造成干扰。

北京作为中国文化、学术和政治的中心,正日益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项目位于北京的地铁15号线上,拥有专属的地铁站点,并毗邻首都国际机场。早先落成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现已成为国内外重要会议、各类交易会以及行业博览会举办的重点考量场所。

为满足持续增长的空间需求,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近日中标的二期工程合计建造面积达到了43.85万平方米,旨在通过扩大展览空间的方式,来强化当地领先的知识与国际交流中心的功能角色。该项目位于北京顺义区国际空港新城的核心区域,以给当地的居民和国内外人士提供综合活动与展览参会的基础空间设施。

+ 6

中标方案将展览大厅、会议中心和酒店空间整合在一起,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釉面琉璃瓦肌理为灵感,通过相互连接的轮廓线条和几何图形来体现这种空间互连关系。同时,古铜色的色彩基调和外皮的巨型凹槽开窗更是给展览中心的二期空间增添了动感与活力。

该项目的南北中轴是东西侧展览空间的连通主轴,承担了空间功能定义、灵活度和实用性的调节功能。同时,这条空间主轴上还设有共享庭院、咖啡馆和户外公共活动区等。庭院上方的连廊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展览中心各个空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打造了一个完整便捷的核心设施网络。

会议中心和酒店空间位于国际展览中心的北侧。人车分流的空间流线设计,更是保证了行人、货物以及车辆流通路线的独立性,在保证空间灵活性的同时,还确保各个空间正在进行的会议不会受到任何的额外干扰。

项目的复合屋顶系统提供了完美的吸音效果,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室内隔音环境。而对称几何形态所形成的轻型大跨度结构,更是营造了一个无柱的灵活室内空间,高效地适应了各种类型和主题的展览空间需求。这种尺度的室内空间也和整体的工业风选材及流动的建筑语言相辅相成。该项目模块化的建造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最小化了国际展览中心的建造时间、投资以及运营成本。

建筑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以收集可再生能源。配备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会根据需要实时调整中心的室内通风状态,以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需求时由高效的暖通空调设备代为进行辅助支持,从而减少项目的电能消耗。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系统会给庭院的植被和周边的自然景观供水。该项目试图通过各种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引入将总体的碳排放量降到一个最低值。

新闻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北京作为中国文化、学术和政治的中心,正日益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项目位于北京的地铁15号线上,拥有专属的地铁站点,并毗邻首都国际机场。早先落成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现已成为国内外重要会议、各类交易会以及行业博览会举办的重点考量场所。

为满足持续增长的空间需求,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近日中标的二期工程合计建造面积达到了43.85万平方米,旨在通过扩大展览空间的方式,来强化当地领先的知识与国际交流中心的功能角色。该项目位于北京顺义区国际空港新城的核心区域,以给当地的居民和国内外人士提供综合活动与展览参会的基础空间设施。

+ 6

中标方案将展览大厅、会议中心和酒店空间整合在一起,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釉面琉璃瓦肌理为灵感,通过相互连接的轮廓线条和几何图形来体现这种空间互连关系。同时,古铜色的色彩基调和外皮的巨型凹槽开窗更是给展览中心的二期空间增添了动感与活力。

该项目的南北中轴是东西侧展览空间的连通主轴,承担了空间功能定义、灵活度和实用性的调节功能。同时,这条空间主轴上还设有共享庭院、咖啡馆和户外公共活动区等。庭院上方的连廊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展览中心各个空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打造了一个完整便捷的核心设施网络。

会议中心和酒店空间位于国际展览中心的北侧。人车分流的空间流线设计,更是保证了行人、货物以及车辆流通路线的独立性,在保证空间灵活性的同时,还确保各个空间正在进行的会议不会受到任何的额外干扰。

项目的复合屋顶系统提供了完美的吸音效果,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室内隔音环境。而对称几何形态所形成的轻型大跨度结构,更是营造了一个无柱的灵活室内空间,高效地适应了各种类型和主题的展览空间需求。这种尺度的室内空间也和整体的工业风选材及流动的建筑语言相辅相成。该项目模块化的建造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最小化了国际展览中心的建造时间、投资以及运营成本。

建筑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以收集可再生能源。配备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会根据需要实时调整中心的室内通风状态,以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需求时由高效的暖通空调设备代为进行辅助支持,从而减少项目的电能消耗。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系统会给庭院的植被和周边的自然景观供水。该项目试图通过各种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引入将总体的碳排放量降到一个最低值。

新闻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项目名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市场调研与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与运营咨询

执行时间:2013/2014年

合作单位:北控集团


项目简介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由北京北控置业集团投资建设,位于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内,是雁栖湖国际会都两大主体部分之一,建筑主体是圆形大楼,设计风格与雁栖岛上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相辅相成。建筑面积79000㎡,设有可分隔式无柱5500㎡大议会厅和2000㎡大宴会厅,2000㎡多功能厅,以及中小型会议室70余个。


服务方案要点


雁栖湖区域是北京市规划的高端会议接待服务区域,而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规划一个颇具地标性质的会展中心设施,同时满足会议、展览两种基本需求,而且在会议、活动方面,要能够满足国际高端会议客户,包括政府、协会、企业等的需要,这里面的挑战有很多。比如,如果确定该建筑的总体造型是圆形的,那么如何规划其中的设施才更加经济,更有效率?会议、展览、餐饮、住宿等相关功能如何有效匹配?流线如何规划?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对于未来的运营都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