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定位是主办展会的机构根据自身内部的资源条件、外部的环境条件及市场行情(供需情况),通过建立和发展会展差异化优势,使自己的展会在参展企业和观众心目中形成一个鲜明而又独特的形象的过程。

会展定位的步骤[1]

  会展定位通过展会识别、选择目标参展商和观众、积极宣传展会形象、创造差异化优势等四个步骤来实现。

  通过对展会的市场细分,明确本展会要向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哪些富有特色而又与众不同的价值,由此界定本展会与相同题材的其他展会的不同之处。

  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合本展会的潜在参展商和观众的范围。当办展机构已经选择了某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它所要提供服务对象的范围就应该随之明确。譬如大家熟知的食品博览会,它所面向的参展商就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经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及食品生产设备的制造商;目标顾客就是对食品感兴趣的大众群体,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如果再具体些,还应进一步按照消费者的年龄、地域及收入等细分,这有利于今后的会展营销工作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在进行这个步骤之前的细分市场工作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细分市场要具有可衡量性,即表明该细分市场特征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大约有多少参展商能与自己达成合同关系,能够吸引多少本地的和外地的观众。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借助于科学的会展市场调研方法。其次是可实现性,即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目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够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所占领的,并且是能获得较高满意率的。最后是可盈利性,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量及发展潜力,使企业赢得稳定的利润。

  成功地确定展会定位后,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展会的鲜明形象传递到目标参展商及观众那里。作为办展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的诸多传媒工具(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使自己的服务对象尽快准确地了解到本展会的全部信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这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如果自身不积极进行宣传,那么参展商及观众就会被其他的有号召力的会展吸引过去,或者对本次会展知之甚少而激发不起他们的参展及参观热情。这样,有关展会举办的信息就没有在相应主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前边提到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会展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产生的结果是潜在的参展商和公众怎样认识一次会展,对一次展会形成怎样的观念和态度。差异化是在类似的会展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这种差异化就是一种优势,即区别于竞争者的优势,也是会展定位的最重要的内容和实现手段。

会展定位的内容[1]

  正确的市场定位是会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成功的定位策略能在会展进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展市场的发展规模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相适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建立会展市场应考虑如下因素:

  (1)人力资源丰富、服务水平高。因为会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所以对人才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

  (2)交通运输设施齐全、便利、先进;会展要吸引的不仅仅是当地的公众,还有其他地区的公众。便利的交通条件能使他们很容易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顺利完成参展及观展活动。

  (3)经济发达、社会秩序良好。这是开展会展所应具备的宏观环境条件。

  (4)风景优美,有较好的度假、休闲及观光条件。前边已经介绍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

  会展应有鲜明的主题。根据会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会展市场分为以下模式:

  (1)以某种高科技产业或优势产业为依托举办的专业性科技博览会或交易会,如2004年9月22日在浙江举办的“浙江网络产业博览会”;

  (2)将某些产业与内外贸易相结合而开展的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如“长春汽车博览会”;

  (3)以宣传本地人文资源如文化、艺术、体育等为宗旨举办的博览会或展示会,如“昆明世博会”;

  (4)以重要城市为中心而举办的综合性的国际会议及大型的博览会或展销会,如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各地在确定会展内容时,应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使会展呈现出鲜明的主题,从而提高会展的市场竞争力。

  从国内外成功的展会来看,要制定成功的展会主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优势领域。即选择在某国或某地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领域或行业。展会的主题只有侧重于这些优势领域,才能显示出它良好的营销效应。目前,我国在信息、汽车和某些高新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特定的优势及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如北京地区举办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中,通信、印刷、冶金、汽车等专业性展览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展览会的行列。同时,根据欧洲信息技术监理会发布的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市场报告,“早在1998年,中国的IT市场就已经超过韩国,到2003年可能要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中国电信业也已成为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并且至少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这种地位将不会被动摇”。由此可见我国的IT及通信在国际上的地位。此外,就某些地区而言,也应定位于本地区的优势领域,如长春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在举办有关电影的会展方面就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2)突出区域特色。要发展会展经济,创新品牌展会,则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方向,利用区域优势,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展会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例如,被誉为“购物天堂”的香港是以珠宝、玩具、服装等展览而著称;深圳会展业的主题则突出了高新技术城市和新兴城市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会展业品牌,就能够强化区域的特色和它的吸引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3)突出专业性质。从1992年起,世界综合性的大型博览会已由专业化的博览会所取代。例如汉诺威工博展虽是综合展,却是由若干个专业展组成,如机器人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展、铸件展、低压电器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液压元气件展等。这些专业展一般每两年举办一次,并且展览的规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与博览会相比,专业展的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深入地促进行业贸易的发展。

  (4)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每年大大小小的主题展会不计其数,如果想在主题的选择上进一步寻找空间,余地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可以像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那样,通过展会主题的收购与兼并来拓展原有的市场空间,增强展会的竞争力。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它已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冶金铸造展和美国克里夫兰钢铁展齐名。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同行合作办展的方式,不仅可以扩大会展规模,而且也是挑战我国目前主题会展过多、易于重复的有效方法。

  会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质量。会展业需要的是能引起其共鸣的专业观众,而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的非专业人士。从这个角度上看,提高参展观众的数量和质量是增强会展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目前,世界上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展览公司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专业顾客群,这样就能使自己充分受益。比如香港会展中心为了保证和增加参展商的实际效益,与香港贸发局合作,从买方人手,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300多个贸易推广活动,广泛收集企业资料,并将其分门别类地储存在电脑里,每次展会都根据这些资料发出相应的邀请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专业观众的数量和档次,以及他们的参展愿望。

  会展市场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主体,即办展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众。作为办展机构,要想方设法提高其他四个主体的数量和档次。因为参展商参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销路和市场,如观众数量少、质量不高,参展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益,以后就不会再参展。而要增加目标观众,就要制定渠道策略,建立高效畅通的会展渠道。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展览公司的成功做法。西方展览公司将众多的制造商、贸易商和批发商集中在一起,形成展览大超市,每天都搞展示促销,吸引众多的专业采购人员前来看样品、下订单。为了保证参展商、贸易商、观众的数量和质量,办展机构应做到:

  (1)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资料信息库,以便于及时了解广大客户的实际要求,并随时掌握动态。例如,香港贸发局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厂商资料库,根据不同专业将厂商分类,举办展会时,向相关的厂商发出邀请函,给受邀厂商送条码磁卡,凭卡入场,从而提高了参展商的质量和档次。

  (2)加强同专业中介机构的联系。专业技术和经济咨询机构是围绕办展机构并为之提供各方面服务的社会系统,如会展服务公司、会展行业协会等。它有助于开展市场调研,联络参展机构,评估参展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此外,还能为会展作整体形象设计,策划多种形式的会展活动,开展广告促销,代办客货运输及出入境手续,以及提供有关经贸、会计、法律的咨询服务。总之,凡是办展机构无法做到的,都可以求助于这些专业中介机构。   

  會展定位是主辦展會的機構根據自身內部的資源條件、外部的環境條件及市場行情(供需情況),通過建立和發展會展差異化優勢,使自己的展會在參展企業和觀眾心目中形成一個鮮明而又獨特的形象的過程。

會展定位的步驟[1]

  會展定位通過展會識別、選擇目標參展商和觀眾、積極宣傳展會形象、創造差異化優勢等四個步驟來實現。

  通過對展會的市場細分,明確本展會要向參展商和觀眾提供哪些富有特色而又與眾不同的價值,由此界定本展會與相同題材的其他展會的不同之處。

  通過市場細分,選擇適合本展會的潛在參展商和觀眾的範圍。當辦展機構已經選擇了某個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時,它所要提供服務對象的範圍就應該隨之明確。譬如大家熟知的食品博覽會,它所面向的參展商就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經營企業(批發商、零售商)及食品生產設備的製造商;目標顧客就是對食品感興趣的大眾群體,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如果再具體些,還應進一步按照消費者的年齡、地域及收入等細分,這有利於今後的會展營銷工作更有針對性地進行。

  在進行這個步驟之前的細分市場工作要註意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細分市場要具有可衡量性,即表明該細分市場特征的有關數據資料必須能夠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大約有多少參展商能與自己達成合同關係,能夠吸引多少本地的和外地的觀眾。這個過程是比較複雜的,需要藉助於科學的會展市場調研方法。其次是可實現性,即企業所選擇的目標市場是目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資源條件能夠通過適當的營銷組合所占領的,並且是能獲得較高滿意率的。最後是可盈利性,即所選擇的細分市場有足夠的需求量及發展潛力,使企業贏得穩定的利潤。

  前邊提到實行市場定位應與產品差異化結合起來。會展定位更多地表現在心理特征方面,它產生的結果是潛在的參展商和公眾怎樣認識一次會展,對一次展會形成怎樣的觀念和態度。差異化是在類似的會展之間造成區別的一種戰略,這種差異化就是一種優勢,即區別於競爭者的優勢,也是會展定位的最重要的內容和實現手段。

會展定位的內容[1]

  正確的市場定位是會展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成功的定位策略能在會展進行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會展市場的發展規模必須同國民經濟的發展規模相適應,過大或過小都不利於會展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應在市場調研和預測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建立會展市場應考慮如下因素:

  (1)人力資源豐富、服務水平高。因為會展業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所以對人才及服務質量的要求較高。

  (2)交通運輸設施齊全、便利、先進;會展要吸引的不僅僅是當地的公眾,還有其他地區的公眾。便利的交通條件能使他們很容易地進得來、散得開、出得去,順利完成參展及觀展活動。

  (3)經濟發達、社會秩序良好。這是開展會展所應具備的巨集觀環境條件。

  (4)風景優美,有較好的度假、休閑及觀光條件。前邊已經介紹了會展業與旅游業相互促進的密切關係,所以在這裡不再贅述。

  會展應有鮮明的主題。根據會展內容的不同,可以將會展市場分為以下模式:

  (2)將某些產業與內外貿易相結合而開展的產品交易會或展銷會,如“長春汽車博覽會”;

  (3)以宣傳本地人文資源如文化、藝術、體育等為宗旨舉辦的博覽會或展示會,如“昆明世博會”;

  (4)以重要城市為中心而舉辦的綜合性的國際會議及大型的博覽會或展銷會,如2001年在上海舉辦的“APEC會議”。各地在確定會展內容時,應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使會展呈現出鮮明的主題,從而提高會展的市場競爭力。

  從國內外成功的展會來看,要制定成功的展會主題,應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選擇優勢領域。即選擇在某國或某地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領域或行業。展會的主題只有側重於這些優勢領域,才能顯示出它良好的營銷效應。目前,我國在信息、汽車和某些高新技術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特定的優勢及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如北京地區舉辦的大型國際展覽會中,通信、印刷、冶金、汽車等專業性展覽會已經進入世界先進展覽會的行列。同時,根據歐洲信息技術監理會發佈的全球信息通信技術市場報告,“早在1998年,中國的IT市場就已經超過南韓,到2003年可能要超過日本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中國電信業也已成為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並且至少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裡,這種地位將不會被動搖”。由此可見我國的IT及通信在國際上的地位。此外,就某些地區而言,也應定位於本地區的優勢領域,如長春作為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在舉辦有關電影的會展方面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2)突出區域特色。要發展會展經濟,創新品牌展會,則結合自身經濟發展方向,利用區域優勢,塑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展會是一條有效的捷徑。例如,被譽為“購物天堂”的香港是以珠寶、玩具、服裝等展覽而著稱;深圳會展業的主題則突出了高新技術城市和新興城市的特點。打造獨具特色的會展業品牌,就能夠強化區域的特色和它的吸引力,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並以此為契機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

  (3)突出專業性質。從1992年起,世界綜合性的大型博覽會已由專業化的博覽會所取代。例如漢諾威工博展雖是綜合展,卻是由若幹個專業展組成,如機器人展、自動化立體倉庫展、鑄件展、低壓電器展、燈具展、儀器儀錶展、液壓元氣件展等。這些專業展一般每兩年舉辦一次,並且展覽的規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與博覽會相比,專業展的針對性更強,能夠更加深入地促進行業貿易的發展。

  (4)拓展發展空間。目前,國內每年大大小小的主題展會不計其數,如果想在主題的選擇上進一步尋找空間,餘地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可以像企業之間的收購與合併那樣,通過展會主題的收購與兼併來拓展原有的市場空間,增強展會的競爭力。中國國際冶金工業展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目前它已與德國杜塞爾多夫冶金鑄造展和美國克裡夫蘭鋼鐵展齊名。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同行合作辦展的方式,不僅可以擴大會展規模,而且也是挑戰我國目前主題會展過多、易於重覆的有效方法。

  會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觀眾的質量。會展業需要的是能引起其共鳴的專業觀眾,而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的非專業人士。從這個角度上看,提高參展觀眾的數量和質量是增強會展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目前,世界上會展業發達國家的展覽公司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專業顧客群,這樣就能使自己充分受益。比如香港會展中心為了保證和增加參展商的實際效益,與香港貿發局合作,從買方人手,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300多個貿易推廣活動,廣泛收集企業資料,並將其分門別類地儲存在電腦里,每次展會都根據這些資料發出相應的邀請信。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專業觀眾的數量和檔次,以及他們的參展願望。

  會展市場一般涉及五個方面的主體,即辦展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參展商、貿易商和觀眾。作為辦展機構,要想方設法提高其他四個主體的數量和檔次。因為參展商參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拓展銷路和市場,如觀眾數量少、質量不高,參展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益,以後就不會再參展。而要增加目標觀眾,就要制定渠道策略,建立高效暢通的會展渠道。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展覽公司的成功做法。西方展覽公司將眾多的製造商、貿易商和批發商集中在一起,形成展覽大超市,每天都搞展示促銷,吸引眾多的專業採購人員前來看樣品、下訂單。為了保證參展商、貿易商、觀眾的數量和質量,辦展機構應做到:

  (1)加強客戶關係管理,建立客戶資料信息庫,以便於及時瞭解廣大客戶的實際要求,並隨時掌握動態。例如,香港貿發局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廠商資料庫,根據不同專業將廠商分類,舉辦展會時,向相關的廠商發出邀請函,給受邀廠商送條碼磁卡,憑卡入場,從而提高了參展商的質量和檔次。

  (2)加強同專業中介機構的聯繫。專業技術和經濟咨詢機構是圍繞辦展機構併為之提供各方面服務的社會系統,如會展服務公司、會展行業協會等。它有助於開展市場調研,聯絡參展機構,評估參展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此外,還能為會展作整體形象設計,策劃多種形式的會展活動,開展廣告促銷,代辦客貨運輸及出入境手續,以及提供有關經貿、會計、法律的咨詢服務。總之,凡是辦展機構無法做到的,都可以求助於這些專業中介機構。
  

  會展定位是主辦展會的機構根據自身內部的資源條件、外部的環境條件及市場行情(供需情況),通過建立和發展會展差異化優勢,使自己的展會在參展企業和觀眾心目中形成一個鮮明而又獨特的形象的過程。

會展定位的步驟[1]

  會展定位通過展會識別、選擇目標參展商和觀眾、積極宣傳展會形象、創造差異化優勢等四個步驟來實現。

  通過對展會的市場細分,明確本展會要向參展商和觀眾提供哪些富有特色而又與眾不同的價值,由此界定本展會與相同題材的其他展會的不同之處。

  通過市場細分,選擇適合本展會的潛在參展商和觀眾的範圍。當辦展機構已經選擇了某個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時,它所要提供服務對象的範圍就應該隨之明確。譬如大家熟知的食品博覽會,它所面向的參展商就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經營企業(批發商、零售商)及食品生產設備的製造商;目標顧客就是對食品感興趣的大眾群體,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如果再具體些,還應進一步按照消費者的年齡、地域及收入等細分,這有利於今後的會展營銷工作更有針對性地進行。

  在進行這個步驟之前的細分市場工作要註意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細分市場要具有可衡量性,即表明該細分市場特征的有關數據資料必須能夠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大約有多少參展商能與自己達成合同關係,能夠吸引多少本地的和外地的觀眾。這個過程是比較複雜的,需要藉助於科學的會展市場調研方法。其次是可實現性,即企業所選擇的目標市場是目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資源條件能夠通過適當的營銷組合所占領的,並且是能獲得較高滿意率的。最後是可盈利性,即所選擇的細分市場有足夠的需求量及發展潛力,使企業贏得穩定的利潤。

  前邊提到實行市場定位應與產品差異化結合起來。會展定位更多地表現在心理特征方面,它產生的結果是潛在的參展商和公眾怎樣認識一次會展,對一次展會形成怎樣的觀念和態度。差異化是在類似的會展之間造成區別的一種戰略,這種差異化就是一種優勢,即區別於競爭者的優勢,也是會展定位的最重要的內容和實現手段。

會展定位的內容[1]

  正確的市場定位是會展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成功的定位策略能在會展進行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會展市場的發展規模必須同國民經濟的發展規模相適應,過大或過小都不利於會展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應在市場調研和預測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建立會展市場應考慮如下因素:

  (1)人力資源豐富、服務水平高。因為會展業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所以對人才及服務質量的要求較高。

  (2)交通運輸設施齊全、便利、先進;會展要吸引的不僅僅是當地的公眾,還有其他地區的公眾。便利的交通條件能使他們很容易地進得來、散得開、出得去,順利完成參展及觀展活動。

  (3)經濟發達、社會秩序良好。這是開展會展所應具備的巨集觀環境條件。

  (4)風景優美,有較好的度假、休閑及觀光條件。前邊已經介紹了會展業與旅游業相互促進的密切關係,所以在這裡不再贅述。

  會展應有鮮明的主題。根據會展內容的不同,可以將會展市場分為以下模式:

  (2)將某些產業與內外貿易相結合而開展的產品交易會或展銷會,如“長春汽車博覽會”;

  (3)以宣傳本地人文資源如文化、藝術、體育等為宗旨舉辦的博覽會或展示會,如“昆明世博會”;

  (4)以重要城市為中心而舉辦的綜合性的國際會議及大型的博覽會或展銷會,如2001年在上海舉辦的“APEC會議”。各地在確定會展內容時,應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使會展呈現出鮮明的主題,從而提高會展的市場競爭力。

  從國內外成功的展會來看,要制定成功的展會主題,應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選擇優勢領域。即選擇在某國或某地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領域或行業。展會的主題只有側重於這些優勢領域,才能顯示出它良好的營銷效應。目前,我國在信息、汽車和某些高新技術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特定的優勢及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如北京地區舉辦的大型國際展覽會中,通信、印刷、冶金、汽車等專業性展覽會已經進入世界先進展覽會的行列。同時,根據歐洲信息技術監理會發佈的全球信息通信技術市場報告,“早在1998年,中國的IT市場就已經超過南韓,到2003年可能要超過日本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中國電信業也已成為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並且至少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裡,這種地位將不會被動搖”。由此可見我國的IT及通信在國際上的地位。此外,就某些地區而言,也應定位於本地區的優勢領域,如長春作為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在舉辦有關電影的會展方面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2)突出區域特色。要發展會展經濟,創新品牌展會,則結合自身經濟發展方向,利用區域優勢,塑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展會是一條有效的捷徑。例如,被譽為“購物天堂”的香港是以珠寶、玩具、服裝等展覽而著稱;深圳會展業的主題則突出了高新技術城市和新興城市的特點。打造獨具特色的會展業品牌,就能夠強化區域的特色和它的吸引力,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並以此為契機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

  (3)突出專業性質。從1992年起,世界綜合性的大型博覽會已由專業化的博覽會所取代。例如漢諾威工博展雖是綜合展,卻是由若幹個專業展組成,如機器人展、自動化立體倉庫展、鑄件展、低壓電器展、燈具展、儀器儀錶展、液壓元氣件展等。這些專業展一般每兩年舉辦一次,並且展覽的規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與博覽會相比,專業展的針對性更強,能夠更加深入地促進行業貿易的發展。

  (4)拓展發展空間。目前,國內每年大大小小的主題展會不計其數,如果想在主題的選擇上進一步尋找空間,餘地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可以像企業之間的收購與合併那樣,通過展會主題的收購與兼併來拓展原有的市場空間,增強展會的競爭力。中國國際冶金工業展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目前它已與德國杜塞爾多夫冶金鑄造展和美國克裡夫蘭鋼鐵展齊名。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同行合作辦展的方式,不僅可以擴大會展規模,而且也是挑戰我國目前主題會展過多、易於重覆的有效方法。

  會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觀眾的質量。會展業需要的是能引起其共鳴的專業觀眾,而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的非專業人士。從這個角度上看,提高參展觀眾的數量和質量是增強會展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目前,世界上會展業發達國家的展覽公司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專業顧客群,這樣就能使自己充分受益。比如香港會展中心為了保證和增加參展商的實際效益,與香港貿發局合作,從買方人手,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300多個貿易推廣活動,廣泛收集企業資料,並將其分門別類地儲存在電腦里,每次展會都根據這些資料發出相應的邀請信。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專業觀眾的數量和檔次,以及他們的參展願望。

  會展市場一般涉及五個方面的主體,即辦展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參展商、貿易商和觀眾。作為辦展機構,要想方設法提高其他四個主體的數量和檔次。因為參展商參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拓展銷路和市場,如觀眾數量少、質量不高,參展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益,以後就不會再參展。而要增加目標觀眾,就要制定渠道策略,建立高效暢通的會展渠道。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展覽公司的成功做法。西方展覽公司將眾多的製造商、貿易商和批發商集中在一起,形成展覽大超市,每天都搞展示促銷,吸引眾多的專業採購人員前來看樣品、下訂單。為了保證參展商、貿易商、觀眾的數量和質量,辦展機構應做到:

  (1)加強客戶關係管理,建立客戶資料信息庫,以便於及時瞭解廣大客戶的實際要求,並隨時掌握動態。例如,香港貿發局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廠商資料庫,根據不同專業將廠商分類,舉辦展會時,向相關的廠商發出邀請函,給受邀廠商送條碼磁卡,憑卡入場,從而提高了參展商的質量和檔次。

  (2)加強同專業中介機構的聯繫。專業技術和經濟咨詢機構是圍繞辦展機構併為之提供各方面服務的社會系統,如會展服務公司、會展行業協會等。它有助於開展市場調研,聯絡參展機構,評估參展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此外,還能為會展作整體形象設計,策劃多種形式的會展活動,開展廣告促銷,代辦客貨運輸及出入境手續,以及提供有關經貿、會計、法律的咨詢服務。總之,凡是辦展機構無法做到的,都可以求助於這些專業中介機構。   

目前国内会展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世界博览会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会展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但是随着会展的主题和形式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现在广义上来说,会展已经成为了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各类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

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的参与过各种大小展会活动,那么从实际出发,就会发现,在会展遇见的问题可真不太少……

亲友一起去逛会展就是最嗨皮的!如果一定要说有啥不太嗨的时候,那必然就是迷路时刻;还有提前被预告的绝对牛X的展位,满怀期待却只能找到风中凌乱;如果与吃有关的会展活动,那就必然是找公共设施的尴尬;如果是商务会展,那么恭喜,你会惊奇发现,我的车原来竟是如此大众的模样!

展会的流动性大,每次承办的展会都要进行新的空间划分,其实展会负责人的展商信息发布也一直面临着不直观的问题,展会举办时的招商也一直是展会负责人苦恼的问题,空缺的展位的空间大小、详细方位都难以详尽的向商家进行展示,只能通过线下进行。不仅形式单一,而且人力和时间的成本大。

这时候,就需要一款会展中心3D导航系统来救场了。

提问:系统有什么优势?

三端一体:一体机+微信+web,可运行于触摸一体机端、pc端和手机微信小程序。

地图展示:支持2D/3D场景切换,加载页面流畅不卡顿。

定位导航:精准定位,快速导航,支持语音导航,导航记录回放。

信息展示:展会介绍及场馆介绍,地图上还可进行周边的环境包括交通、餐饮、酒店等信息查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