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场馆是指从事会议、展览以及节事活动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以及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和服务,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场馆中的“场”,是场地,一般指室外区域:“馆”。即馆所,一般指室内区域。因此,会展场馆可以分成室内的会展和展览中心,以及露天的会议和展览场地。

会展场馆的特点[2]

  目前我国的会展场馆建设还处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垄断建设管理的阶段,会展场馆还是“事业单位”,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政府某些部门的行政意志,而不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目前中国展览场馆饱和甚至局部过剩的现象,跟这种“事业”的观念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目前的会展场馆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大特点:

  先进国家的会展场馆大多有很大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如德国汉诺威展览会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场地,总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展览会的发源地,已有800年举办展览的历史。而我国虽然有会展场馆近200个,但大多规模偏小,展馆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寥寥无几。

  在展览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一个城市里相同题材的会展十分罕见,但我国普遍出现重复建设现象,如上海信息电子展有6—7个,医药展3—4个,家具、食品展各4—5个,建筑建材展?一8个,房产展近10个。如此办展让人无所适从,也会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因此分流。所以我国展览建设管理的政出多门和地方政府建设造成“规划不利,重复建设”,“多而不大,杂而不全”的展馆建设特点。

  会展是一种复杂且高效率的社会活动,要求有齐全的设施、先进的设备才能保证会展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的展馆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展前接待、展中运作、展后服务设施不配套,设备不齐全的特点。

  中国的粗放式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展览业走的也是一种政府建设、行政管理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追求的是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导致我国的会展场馆收益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的低下。目前,我国展览产业规模每年举办近2500个展览会,会展活动规模已经很大,但会展效益差、产值低,每年仅为几十亿元人民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会展场馆进行智能化设计,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展览环境,已成为会展场馆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前的国内会展场馆设计中,科技含量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网络通讯服务设计为例,它是会展场馆科技化与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然而,在中国内地到2001年5月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才首家推出电脑上网宽带接人FTTB+LAN业务。在2001年汉诺威CeBITAsia亚洲信息展上,汉诺威CeBIT设有一套很好的电脑查询系统,但该系统要求整个场馆都是联网的,而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遗憾未能使用。因此,今后国内新建会展场馆预先就应将计算机端口与宽带网布局纳入设计规划中。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中国已建和在建的楼宇中,能称得上是“智能楼宇”的约有数千幢,这些工程在智能化系统上的资金投入约占总投资的4%一8%。其中,总投资超过5、6亿元人民币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便是屈指可数的智能化会展场馆之一。该展览中心机电设备投资1.5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投资的1/4,智能系统投入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约占总投资的8%,具体包括结构布线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在场馆设计方面为国内其他会展场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展展馆的类型[2]

  会展场馆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类型。

  这是指对有关历史、自然、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实物、资料、标本等进行收集、保管、研究,并陈列其中一部分供人们参观、学习的专用建筑。比如杭州除了有西湖等旅游名胜以外,还有位于龙井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与同仁堂齐名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展示丝绸发展史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等。

  展览馆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展览专用建筑物;还有一种是指从事展览馆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或企业单位。

  这是指以陈列展出美术工艺品为主,主要收集有关工艺、美术藏品,进行版面陈列和工艺美术陈列等的建筑物,有的也设立美术创作室。比如2002年3月27日,“朱屹瞻艺术展”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开幕。

  这是为纪念具有历史意义的事迹或人物而建造的建筑物。如江西省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兴建于1984年,1992年对外开放,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纪念馆,是京九线上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而在上海的鲁迅纪念馆,曾展出一幅长26米、高2米的大型国画《轩辕旧事图》,该画作者李连仲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指一般为单纯的陈列展出,或设于建筑的一角,或成为独立的建筑,其中多陈列实物以供人们参观学习。

  如陆仰非诞辰95周年画展暨《陆仰非纪念文集》于2003年3月31日在常熟博物馆陆仰非艺术陈列室举行。

  这是主要的会议举办场所,是举办世博会等的主会场。主会场场地占地面积的多少,是根据世博会主题要求、期望接待参展国家的数量及对宗旨目标理念的思考来决定的。提供广阔的会议中心空间,能满足世博会的需要,它不仅要足以容纳众多的参展商和与会者,而且要给参展商和与会者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良好的印象应该是平和、健康、宽敞和安全。基于这些考虑,会议中心的场地和设施应符合实用性,与公共装置、绿化、步行道、停车场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会议中心的室内,要使温度、湿度、采光、音响、交通等符合以人为本的需要。只有室内外都有良好环境效果的会议中心,才是我们努力营造并不断追求的会议中心。

  这是指有固定场馆来展示陈列和举办一些定期、不定期的临时性展览会、博览会的场所。其基本内容是:主办者为了一定的目的,提出一定的主题,按照主题要求选择相应的展品,在展厅里或其他场所,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的材料和设备上展示出来,以进行宣传、教育或交流、交易。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又有传递信息、沟通产销、指导消费、促进生产等多方面功能。

  如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1954年5月开工,1955年3月竣工。该工程由中央大厅、工业馆和东西两翼的文化、农业馆及电影院5个项目组成,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大厅顶部镏金塔标高110.4米。

  这是指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而设置的体育活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公共体育场所。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体育场设有专职或兼职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这是室内体育运动场所的统称。大规模的体育馆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比赛馆和练习馆。

  这是指面积广阔的文化场地和场所。

  这是国家设立在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的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当地政府,是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艺术(娱乐)等活动的综合性文化部门和活动场所。

  文化馆的展览用房占总使用面积的l0%,由展室、展廊等展览空间及贮藏间组成。

  这是供人们进行传授、学习或增进知识等活动的公共建筑。它要求幽静的环境、必要的设备、适宜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等。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体结构高43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指用于戏剧或其他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

  这是供演出戏剧、歌剧、曲艺等用的场所。

  可以分为大型会展场馆、中型会展场馆、小型会展场馆和临时会展场馆。

  大型会展场馆是指会展场馆规模庞大,一般举办大型的国际性会议和综合性的展览活动,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

  中型会展场馆是指会展场馆规模比较大,一般举办区域性的国际会议、大中型的行业会议和行业性的展览活动,如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等。

  小型会展场馆足指会展场馆规模较小,一般举办地区性的会议和地区性、专业性的贸易展览活动,如广州锦江展览中心、广州百越展览中心等。

  临时会展场馆是指不是专门用于会展的临时性会展场所,一般不会经常性举办会展活动,如广东国际大酒店等各种大型物业的展览馆。

  可分为综合型、展览型、博览型、会议型会展场馆。

  综合型会展场馆是指可同时和分别举办会议和展览活动的场所,如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等。

  展览型会展场馆一般只举办各类产品和信息的展览活动,一般不举办交流会议,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

  博览型会展场馆是指举办各种画展、花卉展、艺术品展、文物展等博览性活动的场所,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广州花卉博览园等。

  会议型会展场馆是指主要举办国际会议、行业会议等大型会议的场所,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等。

  可分为项目型、单纯型和综合型会展场馆。

  项目型会展场馆是指不是专门用于会展,只是偶尔举办会展的场所,如白天鹅宾馆展示厅、广东国际大酒店展览馆等。

  单纯型会展场馆是指专门用于某种产品展览、某个行业展示和某种会议举行的活动场所,如广州花卉博览园、中国农业展览馆等。

  综合型会展场馆是指可以举办各种商贸展览和交流会议的活动场所,如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

  近代会展场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展览中心、大型会议中心和会展中心。

  大型展览中心和大型会议中心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就是各类的展览和会议,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香港会议中心。

  会展中心又可分为会展建筑综合体和会展城。大型展览建筑体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会展场馆类型,包含了展览、会议、办公、餐饮、休憩等多种功能。如加拿大大厦、墨尔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世贸商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会展城指超大规模的会展中心,如英国国家展览中心、德国汉诺威会展中心等。

  我国尚未具备建设此种规模会展场馆的条件。

会展场馆的作用[2]

  会展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形象,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场馆在会展业的发展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会展场馆可以决定举办哪些展览以及什么时间办展,其运营模式甚至可以决定城市会展行业的整体发展。归纳起来,会展场馆对城市会展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城市所处的区域产业基础、市场规模等因素能推动当地会展产业的发展,但一个先进适用的展馆条件无疑更是举办展览的硬件基础,会展场馆经营的准确定位是推进会展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如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带来了大连会展业的“一鸣惊人”;深圳会展也曾因“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建成而客商云集,但是后来因展览面积过小,致使“国际家具展”等品牌展览离开深圳异地举办;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交会展览馆的建成和高交会的成功举办,给深圳会展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并逐步形成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

  会展场馆不仅仅是为会议和展览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其经营策略还关系到城市展览品牌的培育。按照国际惯例,展馆存在着六个月内不承接相同题材展览的行业惯例。接哪些展不接哪些展,对展览品牌的成长甚至生存至关重要。如德国的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在上海投资建设展馆和办展,不仅加剧了上海展览场地方面的竞争,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上海整个城市展览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有助于会展业的市场化经营。会展业市场化经营的主体主要包括展览公司、展台搭建公司、展品运输公司、酒店、餐饮、礼仪服务公司等。如果会展场馆采用垄断性经营及提供垄断性展览服务,那么行业内的展览公司、装修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营主体就无法获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发展空间。

  政府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体现在展览项目审批方面。目前,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并最终取消展览的审批手续。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国大中城市来讲,政府对产业的宏观指导及调控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展览经营,能够给需要予以扶持培育的展览晶牌以发展的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展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作为会展市场主体之一的会展场馆,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保证场馆管理、展览服务专业化工作的圆满完成。如香港会展中心有正式员工817人,大部分是从世界各地招聘和自己培养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因此,会展场馆的经营和运作,可以为城市会展行业吸引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培养大量本土的专业化人才。

  会展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效应,除直接产生经济效应外,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有积极推动作用,其中,会展场馆的带动作用不能低估。强化和提高会展场馆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可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展场馆是指从事会议、展览以及节事活动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以及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和服务,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场馆中的“场”,是场地,一般指室外区域:“馆”。即馆所,一般指室内区域。因此,会展场馆可以分成室内的会展和展览中心,以及露天的会议和展览场地。

会展场馆的特点[2]

  目前我国的会展场馆建设还处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垄断建设管理的阶段,会展场馆还是“事业单位”,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政府某些部门的行政意志,而不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目前中国展览场馆饱和甚至局部过剩的现象,跟这种“事业”的观念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目前的会展场馆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大特点:

  先进国家的会展场馆大多有很大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如德国汉诺威展览会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场地,总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展览会的发源地,已有800年举办展览的历史。而我国虽然有会展场馆近200个,但大多规模偏小,展馆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寥寥无几。

  在展览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一个城市里相同题材的会展十分罕见,但我国普遍出现重复建设现象,如上海信息电子展有6—7个,医药展3—4个,家具、食品展各4—5个,建筑建材展?一8个,房产展近10个。如此办展让人无所适从,也会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因此分流。所以我国展览建设管理的政出多门和地方政府建设造成“规划不利,重复建设”,“多而不大,杂而不全”的展馆建设特点。

  会展是一种复杂且高效率的社会活动,要求有齐全的设施、先进的设备才能保证会展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的展馆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展前接待、展中运作、展后服务设施不配套,设备不齐全的特点。

  中国的粗放式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展览业走的也是一种政府建设、行政管理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追求的是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导致我国的会展场馆收益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的低下。目前,我国展览产业规模每年举办近2500个展览会,会展活动规模已经很大,但会展效益差、产值低,每年仅为几十亿元人民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会展场馆进行智能化设计,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展览环境,已成为会展场馆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前的国内会展场馆设计中,科技含量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网络通讯服务设计为例,它是会展场馆科技化与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然而,在中国内地到2001年5月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才首家推出电脑上网宽带接人FTTB+LAN业务。在2001年汉诺威CeBITAsia亚洲信息展上,汉诺威CeBIT设有一套很好的电脑查询系统,但该系统要求整个场馆都是联网的,而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遗憾未能使用。因此,今后国内新建会展场馆预先就应将计算机端口与宽带网布局纳入设计规划中。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中国已建和在建的楼宇中,能称得上是“智能楼宇”的约有数千幢,这些工程在智能化系统上的资金投入约占总投资的4%一8%。其中,总投资超过5、6亿元人民币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便是屈指可数的智能化会展场馆之一。该展览中心机电设备投资1.5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投资的1/4,智能系统投入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约占总投资的8%,具体包括结构布线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在场馆设计方面为国内其他会展场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展展馆的类型[2]

  会展场馆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类型。

  这是指对有关历史、自然、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实物、资料、标本等进行收集、保管、研究,并陈列其中一部分供人们参观、学习的专用建筑。比如杭州除了有西湖等旅游名胜以外,还有位于龙井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与同仁堂齐名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展示丝绸发展史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等。

  展览馆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展览专用建筑物;还有一种是指从事展览馆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或企业单位。

  这是指以陈列展出美术工艺品为主,主要收集有关工艺、美术藏品,进行版面陈列和工艺美术陈列等的建筑物,有的也设立美术创作室。比如2002年3月27日,“朱屹瞻艺术展”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开幕。

  这是为纪念具有历史意义的事迹或人物而建造的建筑物。如江西省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兴建于1984年,1992年对外开放,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纪念馆,是京九线上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而在上海的鲁迅纪念馆,曾展出一幅长26米、高2米的大型国画《轩辕旧事图》,该画作者李连仲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指一般为单纯的陈列展出,或设于建筑的一角,或成为独立的建筑,其中多陈列实物以供人们参观学习。

  如陆仰非诞辰95周年画展暨《陆仰非纪念文集》于2003年3月31日在常熟博物馆陆仰非艺术陈列室举行。

  这是主要的会议举办场所,是举办世博会等的主会场。主会场场地占地面积的多少,是根据世博会主题要求、期望接待参展国家的数量及对宗旨目标理念的思考来决定的。提供广阔的会议中心空间,能满足世博会的需要,它不仅要足以容纳众多的参展商和与会者,而且要给参展商和与会者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良好的印象应该是平和、健康、宽敞和安全。基于这些考虑,会议中心的场地和设施应符合实用性,与公共装置、绿化、步行道、停车场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会议中心的室内,要使温度、湿度、采光、音响、交通等符合以人为本的需要。只有室内外都有良好环境效果的会议中心,才是我们努力营造并不断追求的会议中心。

  这是指有固定场馆来展示陈列和举办一些定期、不定期的临时性展览会、博览会的场所。其基本内容是:主办者为了一定的目的,提出一定的主题,按照主题要求选择相应的展品,在展厅里或其他场所,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的材料和设备上展示出来,以进行宣传、教育或交流、交易。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又有传递信息、沟通产销、指导消费、促进生产等多方面功能。

  如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1954年5月开工,1955年3月竣工。该工程由中央大厅、工业馆和东西两翼的文化、农业馆及电影院5个项目组成,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大厅顶部镏金塔标高110.4米。

  这是指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而设置的体育活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公共体育场所。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体育场设有专职或兼职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这是室内体育运动场所的统称。大规模的体育馆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比赛馆和练习馆。

  这是指面积广阔的文化场地和场所。

  这是国家设立在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的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当地政府,是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艺术(娱乐)等活动的综合性文化部门和活动场所。

  文化馆的展览用房占总使用面积的l0%,由展室、展廊等展览空间及贮藏间组成。

  这是供人们进行传授、学习或增进知识等活动的公共建筑。它要求幽静的环境、必要的设备、适宜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等。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体结构高43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指用于戏剧或其他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

  这是供演出戏剧、歌剧、曲艺等用的场所。

  可以分为大型会展场馆、中型会展场馆、小型会展场馆和临时会展场馆。

  大型会展场馆是指会展场馆规模庞大,一般举办大型的国际性会议和综合性的展览活动,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

  中型会展场馆是指会展场馆规模比较大,一般举办区域性的国际会议、大中型的行业会议和行业性的展览活动,如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等。

  小型会展场馆足指会展场馆规模较小,一般举办地区性的会议和地区性、专业性的贸易展览活动,如广州锦江展览中心、广州百越展览中心等。

  临时会展场馆是指不是专门用于会展的临时性会展场所,一般不会经常性举办会展活动,如广东国际大酒店等各种大型物业的展览馆。

  可分为综合型、展览型、博览型、会议型会展场馆。

  综合型会展场馆是指可同时和分别举办会议和展览活动的场所,如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等。

  展览型会展场馆一般只举办各类产品和信息的展览活动,一般不举办交流会议,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

  博览型会展场馆是指举办各种画展、花卉展、艺术品展、文物展等博览性活动的场所,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广州花卉博览园等。

  会议型会展场馆是指主要举办国际会议、行业会议等大型会议的场所,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等。

  可分为项目型、单纯型和综合型会展场馆。

  项目型会展场馆是指不是专门用于会展,只是偶尔举办会展的场所,如白天鹅宾馆展示厅、广东国际大酒店展览馆等。

  单纯型会展场馆是指专门用于某种产品展览、某个行业展示和某种会议举行的活动场所,如广州花卉博览园、中国农业展览馆等。

  综合型会展场馆是指可以举办各种商贸展览和交流会议的活动场所,如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

  近代会展场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展览中心、大型会议中心和会展中心。

  大型展览中心和大型会议中心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就是各类的展览和会议,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香港会议中心。

  会展中心又可分为会展建筑综合体和会展城。大型展览建筑体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会展场馆类型,包含了展览、会议、办公、餐饮、休憩等多种功能。如加拿大大厦、墨尔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世贸商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会展城指超大规模的会展中心,如英国国家展览中心、德国汉诺威会展中心等。

  我国尚未具备建设此种规模会展场馆的条件。

会展场馆的作用[2]

  会展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形象,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场馆在会展业的发展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会展场馆可以决定举办哪些展览以及什么时间办展,其运营模式甚至可以决定城市会展行业的整体发展。归纳起来,会展场馆对城市会展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城市所处的区域产业基础、市场规模等因素能推动当地会展产业的发展,但一个先进适用的展馆条件无疑更是举办展览的硬件基础,会展场馆经营的准确定位是推进会展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如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带来了大连会展业的“一鸣惊人”;深圳会展也曾因“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建成而客商云集,但是后来因展览面积过小,致使“国际家具展”等品牌展览离开深圳异地举办;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交会展览馆的建成和高交会的成功举办,给深圳会展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并逐步形成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

  会展场馆不仅仅是为会议和展览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其经营策略还关系到城市展览品牌的培育。按照国际惯例,展馆存在着六个月内不承接相同题材展览的行业惯例。接哪些展不接哪些展,对展览品牌的成长甚至生存至关重要。如德国的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在上海投资建设展馆和办展,不仅加剧了上海展览场地方面的竞争,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上海整个城市展览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有助于会展业的市场化经营。会展业市场化经营的主体主要包括展览公司、展台搭建公司、展品运输公司、酒店、餐饮、礼仪服务公司等。如果会展场馆采用垄断性经营及提供垄断性展览服务,那么行业内的展览公司、装修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营主体就无法获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发展空间。

  政府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体现在展览项目审批方面。目前,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并最终取消展览的审批手续。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国大中城市来讲,政府对产业的宏观指导及调控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展览经营,能够给需要予以扶持培育的展览晶牌以发展的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展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作为会展市场主体之一的会展场馆,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保证场馆管理、展览服务专业化工作的圆满完成。如香港会展中心有正式员工817人,大部分是从世界各地招聘和自己培养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因此,会展场馆的经营和运作,可以为城市会展行业吸引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培养大量本土的专业化人才。

  会展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效应,除直接产生经济效应外,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有积极推动作用,其中,会展场馆的带动作用不能低估。强化和提高会展场馆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可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