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位于中国福建东海之滨,在唐宋时期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会展中心的选址在城市新区,位于博览片区的城市中轴线上。设计结合城市设计,设置了一条贯穿南北向的室外中廊作为连接展厅、会议中心和室外展场的中央步道。中央步道的两侧分布着登录厅、门厅、信息服务亭等中级尺度空间。
为了提高观展过程的舒适性和趣味性,走廊两侧设置了浅水池、绿植景观和座椅等设施,营造出自然亲切的空间尺度,并调节了中廊空间的微气温。中央步道还是一个活动聚集带,为城市的各种活动如花卉市场、旅游节、音乐节等提供了舒适的公共空间。
室外中廊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展馆的交通效率,也减少了工程造价及运维费用。中廊顶棚的造型是整个会展中心设计的亮点。顶棚造型为两条高低起伏、彼此交错的轻盈飘带,展现了晋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气质。
支撑顶棚的Y形柱底部尺寸为2000*1200,设计通过正面和侧面的凹槽对构件的尺度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并展现了Y型柱的力量感,同时利用内侧的凹槽处隐藏落水管。建筑其他部分的造型则采用了折板的语汇,透露出简洁的现代感,与生态走廊柔美的形态相互映衬。
晋江会展中心的展厅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每一个展厅在规模、设备以及消防疏散的模式上完全统一。展厅两个为一组布置在中廊两侧,中间以一条6米宽的疏散走廊作为分隔。
晋江市位于中国福建东海之滨,在唐宋时期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会展中心的选址在城市新区,位于博览片区的城市中轴线上。设计结合城市设计,设置了一条贯穿南北向的室外中廊作为连接展厅、会议中心和室外展场的中央步道。中央步道的两侧分布着登录厅、门厅、信息服务亭等中级尺度空间。
为了提高观展过程的舒适性和趣味性,走廊两侧设置了浅水池、绿植景观和座椅等设施,营造出自然亲切的空间尺度,并调节了中廊空间的微气温。中央步道还是一个活动聚集带,为城市的各种活动如花卉市场、旅游节、音乐节等提供了舒适的公共空间。
室外中廊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展馆的交通效率,也减少了工程造价及运维费用。中廊顶棚的造型是整个会展中心设计的亮点。顶棚造型为两条高低起伏、彼此交错的轻盈飘带,展现了晋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气质。
支撑顶棚的Y形柱底部尺寸为2000*1200,设计通过正面和侧面的凹槽对构件的尺度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并展现了Y型柱的力量感,同时利用内侧的凹槽处隐藏落水管。建筑其他部分的造型则采用了折板的语汇,透露出简洁的现代感,与生态走廊柔美的形态相互映衬。
晋江会展中心的展厅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每一个展厅在规模、设备以及消防疏散的模式上完全统一。展厅两个为一组布置在中廊两侧,中间以一条6米宽的疏散走廊作为分隔。
江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美旗城对面,总投资9.714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80.9亩,总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2000个室内展位、5600平方米室外展位及1246个停车位。
晋江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组于近日发布消息称,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将于2020年4月竣工投用。目前,该项目的A、B区展厅,以及D、E区的会议中心及登录厅已完成主体验收。
该项目分为ABCDE五个区建设,A、B区为单层展馆,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C区为中央生态走廊,D区为北登录厅、室外展场及地下停车场,E区为南登录厅、会议中心及地下停车场。晋江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表示,目前4个展厅的装修已经完成80%,基本符合原定的计划,能在2月底达到基本完工的条件。
据了解,晋江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美旗城对面,总投资9.714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80.9亩,总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2000个室内展位、5600平方米室外展位及1246个停车位。
2021-07-20 – 2021-07-22
泉州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海之滨,早在唐宋时期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刺桐即为晋江古称,改革开放后,晋江市的制造业和市场商贸业日益发达,逐渐发展出了“鞋博会”“纺织衣博会”“文化工艺品会”等特色大型博览会。由于相关展会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决定在晋江市博览新区建设一座大型的国际化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的选址在城市新区,紧邻晋江市的新行政中心,北、东、西三面分别是博览大道、和谐大道和美旗大道三条城市主干道,从场地出发前往晋江高铁站、晋江机场和泉州主城区都只需20分钟,交通非常便捷。从上位规划来看,场地位于博览片区的城市中轴绿带上,有一条南北向的公共绿地穿过场地,而这条绿轴也成为我们方案的设计依据。虽然政府并无明确要求在设计中保留这条绿轴,但若能将绿地引入到会展的建筑空间中,其公共性便会得到大大提升,在休展之时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活动场所。
因此,结合城市设计设置了一条南北向的室外走廊,作为联系展厅、会议中心、商业区和室外展场的中央步道。参展人流可从场地南北侧进入生态走廊端头的登陆厅,而后由走廊去往各功能区。中央步道的两侧分布着登陆厅、门厅、信息服务亭等中级尺度空间,并且各展厅之间的距离被控制在45米以内,人们在无空调的廊道中穿行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为了提高观展过程的舒适性和趣味性,走廊两侧设置了浅水池、绿植景观和座椅等设施,营造出自然亲切的空间尺度,方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驻足交流。同时,浅水池和绿化带来了良好的视觉延续,并调节了中廊空间的气温。
这条公共走廊的设计提高了展馆的交通效率,减少了工程造价及运维费用,而顶部棚架的造型则是整个会展中心设计的亮点。基于政府对建筑标志性和文化内涵的要求,我们把造型设计成两条高低起伏、彼此交错的轻盈流体,展现了晋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气质。棚架的柱跨为27米,横向宽度为21米,左右两个部分每两到三跨通过箱型钢梁进行横向连接,使两者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整体。支撑顶棚的Y形柱尺寸较大,底部尺寸为2000*1200,通过正面和侧面的凹槽对构件的尺度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并展现了Y型柱的力量感,同时利用内侧的凹槽处隐藏落水管,巧妙的处理了管线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有效减少了结构占地面积,使地面空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灵活而有弹性地容纳多种活动形式。建筑其他部分的造型则采用了折板的语汇,透露出简洁的现代感,与生态走廊柔美的形态相互映衬。
晋江会展中心的展厅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每一个展厅在规模、设施、设备以及消防疏散的模式上完全一致。每个展厅长144米、宽72米、净高12米,两个为一组地布置在走廊两侧,中间以一条6米宽的快速消防疏散走廊作为隔断。每个展厅既可自成体系、独立运作,也可与相邻展厅联合使用,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展览需求。各展厅中安装了以9米为基本模数的临时隔离墙板,可将单个展厅空间划分为两个5000平方米或若干更小的展厅来满足不同展览的具体需要。在闭展期间,展厅可临时转变为室内体育馆,用作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和排球等多种日常体育活动或专业比赛的场地,也可布置成15 000人规模的演唱会或5000人规模的时装、产品发布会场地,极大地增强了会展中心的使用弹性。展厅屋顶设有带有遮光罩的天窗,使室内获得均匀柔和的自然光,在布展及撤展时减少了对人工照明的依赖。考虑到晋江市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标准展厅采用绿化屋面以平衡室内热环境,并实现对雨水的调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