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前,我拍了一张照片。再过十几个小时,我将迎来这一生首次强制性隔离。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很快便可揭晓。” 这是我写的,《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中篇》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有看上篇和中篇的朋友们,下面是链接。

“至此,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上篇便告一段落了。我选择在此次赴美行程完全结束后再写下我的经历,是因为,至少我知道,我平安的回国了,还可以健康的活着,喝着咖啡,慢慢码子,平静的记录此前的这番生死之旅!”

节选自《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上篇》

“当时我想,原来传说中超级难受的鼻拭子很轻松嘛。。。没想到的是。。。在我回国后,事实告诉我,是我高兴得太早了。回国在机场和隔离时期的那几次鼻拭子核酸检测真的是惨无人道,痛苦至极!如今想起来,背后都是一阵阵的凉气袭人!”

节选自《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中篇》

今天,继续最后的下篇,也是完结篇。

13个小时的回国航班在昏昏沉沉中渡过了。飞机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已是晚上。之前做过攻略,到达机场后,我们将迎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预计将要在机场停留3-4小时,才可以到达隔离酒店。

下飞机后,我一边用手捶着快要断掉的腰,一边跟着地上的指示图标前行。人群歪歪扭扭,睡眼朦胧,仿佛一群僵尸般向前挪移。不一会,来到一处宽敞地带,看到许多搭建的小窗口。这里算是入境的首站,海关官员要审核文件。

十几个窗口一字排开,效率很快。

海关通过后,便需要检测核酸了。虽然登机前才检测过,毕竟在密闭空间十几个小时。测了放心些。

走了好久,拐了好多弯,才来到核酸检测的地方。

有点像科举考试,一人一个位置的感觉。。。

这个40号小空间便是让我生不如死的地方,即将上演一出惨绝人寰的小戏剧。之前第一次核酸检测是在美国San Jose,是鼻试纸测试。首次测试比较温柔,于是打消了我对“捅鼻子”的恐惧感,认为传说中的“捅鼻子”并不是那么可怕。不过,这第二次测试之前,我还是小声的对护士妹妹说了句:“我有鼻炎。。。麻烦轻点。。。”

护士妹妹抽出来一根塑料棉签,在我面前晃了一下,我感觉怎么和我在美国看到的不太一样。和之前的棉签对比起来,如今眼前这根测试棉签仿佛像齐天大圣的金箍棒那么长!我心中不禁暗自打鼓,难道都要捅进我鼻子里?护士妹妹见我神色惊慌,马上安慰我说:“别怕,只进去80%。。。”护士不说还好,这么一句话后,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无可奈何,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取下口罩,开始迎接金箍棒棉签的洗礼。

护士妹妹开始捅了。在棉签进入我鼻腔的那一瞬间,隔壁传来一位女生的尖叫“好痛!”我打了一个寒颤,感觉背上凉凉的,却不敢声张,毕竟我是男子汉,不能丢脸。

护士妹妹看出了我强作镇静的表情,二活不说,把金箍棒棉签猛地往鼻腔里插入,再继续近乎垂直般的往上继续深插,感觉直接抵到了我的头盖骨!我两眼发麻,鼻孔大张,四肢僵硬,虎躯一震,一阵刺痛从头到脚袭过全身!天哪!为什么这么难受!?

同时做检测的有十几人,还有不少排着队等着,我不能太丢脸。我强忍着泪水,期待金箍棒棉签早点退出我的鼻腔。可是,我又错了一次。

护士妹妹娴熟的手握棉签,在我鼻腔最顶端,接近我大脑顶部,“开始旋转”!金箍棒棉签的旋转,犹如泥潭沼泽中鳄鱼的地狱翻滚一般,我顿时头皮发麻。旋转的方式居然还是“左三圈右三圈”的节奏!在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五官翻江倒海,棉签的转动带动着鼻腔粘液和我的脑花,像在搅拌机内一般翻滚着。当我快要坚持不住之时,护士妹妹终于退出了棉签,我顿时一身轻松,仿佛凤凰涅槃!

整个过程,其实也就十来秒。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仿佛过去了10年!

在随后的隔离期间,我们又被迫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而唯独在上海浦东机场的这一次,让我永生难忘,刻骨铭心,不愿再次经历!

做完核酸检测后,我们头昏脑涨的继续前行。道路有个分叉。在上海周边居住的是一条路,其他城市的是另一条路。

拖着行李,再继续往前走,便来到前往“集中隔离”酒店的等待区域了。

等待区除了医护人员和保安人员,就是东倒西歪的游客了。据说每一辆去隔离酒店大巴的出发时间会间隔好几个小时,而被拉到哪一家隔离酒店绝对是抽盲盒。除非你事先有关系有朋友告诉你搭乘哪一班大巴可以被拉到条件不错价格也合理的酒店。而我们,就等着被“安排”吧。

第一辆大巴来了,我们就匆匆上了。至少在座位上打盹也比机场的椅子好。大概过了40分钟,基本上满载,于是,终于出发了。

大巴在夜色下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终于停下。借着月光,我向窗外望去,好像很大的一片建筑。第二天才知道,这里是徐汇区的光大会展中心。而这里的隔离酒店叫“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光听这名字,我感觉我赚到了。开玩笑,国际大酒店啊,一定很棒!直到我们被带进了酒店大厅。

从大巴下车进酒店的那一小会,寒风凛冽,刺入骨髓,饥寒交迫的我们差点被凄厉的狂风卷走。

图片上看着仿佛还挺高大上,满眼的大理石柱。可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抗战时期的驻军地,随后被废弃遗忘”的地方。

最前面,是医护人员登记注册的简陋桌椅。一旁有酒店的管理人员和保安。

隔离须知,每个人都仔细阅读了。

被隔离的流程十分复杂,一屋子的被隔离人员,我都不记得最后花了多长时间才弄好。2小时?也许3小时?唯一在支付费用的时候我还算比较清醒。隔离费用:14天的住宿,500元/一个人,一共7000元人民币;14天的餐饮,100元/一个人,一共1400。一个人14天自费隔离总花销是:8400元人民币。两个人就是16800元人民币。

每个人都需要添加医护人员的微信号,以便随时可以联系。所有手续办完的时候,便开始缴费了。交钱的时间是我可以掌控的,累得不行的我支付完成后,就拿到了房卡。大厅里的几十个人里面有好几对夫妻和男女朋友。当问及是否可以在同一间房间进行隔离,绝大部分都被拒绝了。但也是有成功的,至于他们是如何办到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从进电梯开始,到进入房间,都是一股很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房间很小很破旧,不过还好有窗户。

12月份的上海非常寒冷。不幸的是,我们住进酒店的第一晚,有一处暖气出风口不工作,只得凑合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叫了维修暖气的,弄半天还是搞不定。只得把另一处出风口开到最大。

卫生间,居然还有消毒液。。。

第二天起床,望窗外望去,外面竟然是这样的景象。

整个会展中心除了被隔离的人群,几乎没人。偶尔楼下有人打网球。

第一天的早餐。比想象中的要好一些。平时从不喝粥的我,也就着咸菜吃了几口。

14天的集中隔离是不能出门一步的。每日三餐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放到门口的椅子上。放好以后,工作人员有时会吹口哨,有时会大叫一声“吃饭了”,然后立即就乘坐电梯走了。不一会,被隔离的人打开房门,像小老鼠偷食一样,伸手拿了饭菜就马上关上门。有时候,我会通过猫眼观察送餐人,从他们迅速转身离去的动作来看,很明显是非常害怕我们的。

前两天,我还比较期待每日的两顿正餐:午餐和晚餐。到后来,几乎就不再期待了。甜甜的上海菜的确难以下咽。后来问酒店的,可以自己点外卖吗?回答说:“熟食,热食都不行,只能点有包装的食品。那么,就只是方便面了。”

放几张餐食照片。

乍一看,挺丰盛的。只是每一道菜,都是甜的。

有时,早餐送来已经凉了,于是我就自己烧一壶开水,用土方法来加热早餐。

每天晚上6点,我们需要把生活垃圾整理好,有清洁人员来收走。我从来想不到,我们一天的垃圾可以有这么多!

“起飞前,我拍了一张照片。再过十几个小时,我将迎来这一生首次强制性隔离。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很快便可揭晓。” 这是我写的,《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中篇》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有看上篇和中篇的朋友们,下面是链接。

“至此,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上篇便告一段落了。我选择在此次赴美行程完全结束后再写下我的经历,是因为,至少我知道,我平安的回国了,还可以健康的活着,喝着咖啡,慢慢码子,平静的记录此前的这番生死之旅!”

节选自《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上篇》

“当时我想,原来传说中超级难受的鼻拭子很轻松嘛。。。没想到的是。。。在我回国后,事实告诉我,是我高兴得太早了。回国在机场和隔离时期的那几次鼻拭子核酸检测真的是惨无人道,痛苦至极!如今想起来,背后都是一阵阵的凉气袭人!”

节选自《2020疫情下的中美生死之旅-中篇》

今天,继续最后的下篇,也是完结篇。

13个小时的回国航班在昏昏沉沉中渡过了。飞机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已是晚上。之前做过攻略,到达机场后,我们将迎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预计将要在机场停留3-4小时,才可以到达隔离酒店。

下飞机后,我一边用手捶着快要断掉的腰,一边跟着地上的指示图标前行。人群歪歪扭扭,睡眼朦胧,仿佛一群僵尸般向前挪移。不一会,来到一处宽敞地带,看到许多搭建的小窗口。这里算是入境的首站,海关官员要审核文件。

十几个窗口一字排开,效率很快。

海关通过后,便需要检测核酸了。虽然登机前才检测过,毕竟在密闭空间十几个小时。测了放心些。

走了好久,拐了好多弯,才来到核酸检测的地方。

有点像科举考试,一人一个位置的感觉。。。

这个40号小空间便是让我生不如死的地方,即将上演一出惨绝人寰的小戏剧。之前第一次核酸检测是在美国San Jose,是鼻试纸测试。首次测试比较温柔,于是打消了我对“捅鼻子”的恐惧感,认为传说中的“捅鼻子”并不是那么可怕。不过,这第二次测试之前,我还是小声的对护士妹妹说了句:“我有鼻炎。。。麻烦轻点。。。”

护士妹妹抽出来一根塑料棉签,在我面前晃了一下,我感觉怎么和我在美国看到的不太一样。和之前的棉签对比起来,如今眼前这根测试棉签仿佛像齐天大圣的金箍棒那么长!我心中不禁暗自打鼓,难道都要捅进我鼻子里?护士妹妹见我神色惊慌,马上安慰我说:“别怕,只进去80%。。。”护士不说还好,这么一句话后,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无可奈何,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取下口罩,开始迎接金箍棒棉签的洗礼。

护士妹妹开始捅了。在棉签进入我鼻腔的那一瞬间,隔壁传来一位女生的尖叫“好痛!”我打了一个寒颤,感觉背上凉凉的,却不敢声张,毕竟我是男子汉,不能丢脸。

护士妹妹看出了我强作镇静的表情,二活不说,把金箍棒棉签猛地往鼻腔里插入,再继续近乎垂直般的往上继续深插,感觉直接抵到了我的头盖骨!我两眼发麻,鼻孔大张,四肢僵硬,虎躯一震,一阵刺痛从头到脚袭过全身!天哪!为什么这么难受!?

同时做检测的有十几人,还有不少排着队等着,我不能太丢脸。我强忍着泪水,期待金箍棒棉签早点退出我的鼻腔。可是,我又错了一次。

护士妹妹娴熟的手握棉签,在我鼻腔最顶端,接近我大脑顶部,“开始旋转”!金箍棒棉签的旋转,犹如泥潭沼泽中鳄鱼的地狱翻滚一般,我顿时头皮发麻。旋转的方式居然还是“左三圈右三圈”的节奏!在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五官翻江倒海,棉签的转动带动着鼻腔粘液和我的脑花,像在搅拌机内一般翻滚着。当我快要坚持不住之时,护士妹妹终于退出了棉签,我顿时一身轻松,仿佛凤凰涅槃!

整个过程,其实也就十来秒。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仿佛过去了10年!

在随后的隔离期间,我们又被迫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而唯独在上海浦东机场的这一次,让我永生难忘,刻骨铭心,不愿再次经历!

做完核酸检测后,我们头昏脑涨的继续前行。道路有个分叉。在上海周边居住的是一条路,其他城市的是另一条路。

拖着行李,再继续往前走,便来到前往“集中隔离”酒店的等待区域了。

等待区除了医护人员和保安人员,就是东倒西歪的游客了。据说每一辆去隔离酒店大巴的出发时间会间隔好几个小时,而被拉到哪一家隔离酒店绝对是抽盲盒。除非你事先有关系有朋友告诉你搭乘哪一班大巴可以被拉到条件不错价格也合理的酒店。而我们,就等着被“安排”吧。

第一辆大巴来了,我们就匆匆上了。至少在座位上打盹也比机场的椅子好。大概过了40分钟,基本上满载,于是,终于出发了。

大巴在夜色下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终于停下。借着月光,我向窗外望去,好像很大的一片建筑。第二天才知道,这里是徐汇区的光大会展中心。而这里的隔离酒店叫“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光听这名字,我感觉我赚到了。开玩笑,国际大酒店啊,一定很棒!直到我们被带进了酒店大厅。

从大巴下车进酒店的那一小会,寒风凛冽,刺入骨髓,饥寒交迫的我们差点被凄厉的狂风卷走。

图片上看着仿佛还挺高大上,满眼的大理石柱。可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抗战时期的驻军地,随后被废弃遗忘”的地方。

最前面,是医护人员登记注册的简陋桌椅。一旁有酒店的管理人员和保安。

隔离须知,每个人都仔细阅读了。

被隔离的流程十分复杂,一屋子的被隔离人员,我都不记得最后花了多长时间才弄好。2小时?也许3小时?唯一在支付费用的时候我还算比较清醒。隔离费用:14天的住宿,500元/一个人,一共7000元人民币;14天的餐饮,100元/一个人,一共1400。一个人14天自费隔离总花销是:8400元人民币。两个人就是16800元人民币。

每个人都需要添加医护人员的微信号,以便随时可以联系。所有手续办完的时候,便开始缴费了。交钱的时间是我可以掌控的,累得不行的我支付完成后,就拿到了房卡。大厅里的几十个人里面有好几对夫妻和男女朋友。当问及是否可以在同一间房间进行隔离,绝大部分都被拒绝了。但也是有成功的,至于他们是如何办到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从进电梯开始,到进入房间,都是一股很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房间很小很破旧,不过还好有窗户。

12月份的上海非常寒冷。不幸的是,我们住进酒店的第一晚,有一处暖气出风口不工作,只得凑合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叫了维修暖气的,弄半天还是搞不定。只得把另一处出风口开到最大。

卫生间,居然还有消毒液。。。

第二天起床,望窗外望去,外面竟然是这样的景象。

整个会展中心除了被隔离的人群,几乎没人。偶尔楼下有人打网球。

第一天的早餐。比想象中的要好一些。平时从不喝粥的我,也就着咸菜吃了几口。

14天的集中隔离是不能出门一步的。每日三餐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放到门口的椅子上。放好以后,工作人员有时会吹口哨,有时会大叫一声“吃饭了”,然后立即就乘坐电梯走了。不一会,被隔离的人打开房门,像小老鼠偷食一样,伸手拿了饭菜就马上关上门。有时候,我会通过猫眼观察送餐人,从他们迅速转身离去的动作来看,很明显是非常害怕我们的。

前两天,我还比较期待每日的两顿正餐:午餐和晚餐。到后来,几乎就不再期待了。甜甜的上海菜的确难以下咽。后来问酒店的,可以自己点外卖吗?回答说:“熟食,热食都不行,只能点有包装的食品。那么,就只是方便面了。”

放几张餐食照片。

乍一看,挺丰盛的。只是每一道菜,都是甜的。

有时,早餐送来已经凉了,于是我就自己烧一壶开水,用土方法来加热早餐。

每天晚上6点,我们需要把生活垃圾整理好,有清洁人员来收走。我从来想不到,我们一天的垃圾可以有这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