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0月24日电 “对不起,客房已满”。近期前来南京的许多海内外客商突然发现,南京各大宾馆几乎全部爆满。原来自十月起,易主后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承接的第十届中国广告节、第五十届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2003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交易会、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等众多全国性、地方性大型展会接连退出,各参展、参观单位早已把酒店、宾馆全部定下。


  今年6月,在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南京南泰集团成功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实现了资产重组,通过企业化经营推动国展中心走向全新的发展道路。


  不堪巨额负债,老国展举步维艰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际化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建成时在全国名列第六。它的建成从硬件上克服了长期制约南京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自2000年运营以来,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先后举办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全国医博会、旅交会等近百个展会,营业收入近亿元,对江苏省、南京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由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自建成之初就存在投资不足、负债过重,经营难以消化折旧和财务费用,没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以及施行有效的企业化管理等诸多问题,致使国展中心在经营上举步维艰,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更好发挥会展经济主要平台的作用,顺应国企改革的潮流,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国展中心的资产进行整体竞拍转让,此举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南泰集团,经过缜密的投资分析后参与多轮的竞拍,以6.51亿的价格成功地收购了国展中心的总资产。


  转变角色,企业化经营焕发生机活力


  接手国展中心意味着接过南京会展经济的一面大旗,南泰集团针对国展中心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难题,审慎分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在全国展馆中的角色定位,确定了分三步走力争4年达到上市条件的名为”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制定了运用企业机制开展国展中心经营管理的系列方针政策。新国展开始了直面市场的角色转变。


  为提高展馆整体竞争力,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率先研究和建立区位差别、季节差别、场地差别、价格差别等差别化经营模式。以前组委会都扎堆在4、5、10月办展,在展馆租赁上极易撞车,同时也超出场馆接待能力,而夏、冬两季展馆又无展可接,资源配置很不合理。通过差别化经营,运用价格杠杆可以有效调节展馆淡旺季经营,显著提高展馆利用率,增强展馆的吸引力。


  为做大江苏会展业的蛋糕,新国展还采取移植开发、联合开发、自我开发、品牌开发等展会开发模式,力争逐步扩大江苏省内展会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国展中心还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营销激励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根据展会的知名度和展会规模,奖励大型展会、品牌展会的主办单位和个人,吸引和引进国内外展览和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新国展全面采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展会全过程,彻底改变了过去官商式的被动服务状态。同时,新国展还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变过去的19个部门为6大事业部,大幅简化经营管理机构,以扁平化的业务流程直面市场一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互相推诿、效率底下的局面,加强了场馆的统一协调。同时创造性地设立了”一站式”综合经营服务平台,全程跟踪、协调、落实组委会的各项需求:展前,为主办、承办机构提供包括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批文申报、市场分析等等内容的立项咨询;在项目确立和签订租馆合同之后,组成项目团队主动介入,提供主办、承办机构和参展商所需要的全方位服务。展后,展馆还向组委会提供第一手的参展商满意度调查等资料以利于提高组委会的服务水平。


  ”新经济、新国展、新形象”,南泰入主国展后,本着”真诚经营,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有效改变伴随旧机制而存在种种不足。在往年会展接近淡季的岁末,国展中心迎来了改组后的展会高潮。


  会展经济,第三产业的火车头


  据业内专家介绍,近十年来,会展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一个业内皆知的数据是会展行业收入1元钱,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可以达到9元钱。即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


  仅以即将在南京举办的第5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展会共设有2600余个展位,十余个国家共计2000多家企业参展,还将吸引15万余业人士参观。初步预算,通过参展商及专业观众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将为南京市创造近6亿元的收入。会展经济再显神威,展示了自身对第三产业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能够为举办城市创造可观的收入,会展还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可以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再以”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如果能够锁定医博会在南京举办,那么这个行业的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无疑会留在南京,就会在南京形成医疗器械行业强大的产业链,使这个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会展经济拉动南京市GDP增长22亿元,2002年达到了50亿元。由此可见,给会展经济以第三产业火车头的称号确是名副其实。

  南京10月24日电 “对不起,客房已满”。近期前来南京的许多海内外客商突然发现,南京各大宾馆几乎全部爆满。原来自十月起,易主后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承接的第十届中国广告节、第五十届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2003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交易会、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等众多全国性、地方性大型展会接连退出,各参展、参观单位早已把酒店、宾馆全部定下。

  今年6月,在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南京南泰集团成功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实现了资产重组,通过企业化经营推动国展中心走向全新的发展道路。

  不堪巨额负债,老国展举步维艰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际化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建成时在全国名列第六。它的建成从硬件上克服了长期制约南京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自2000年运营以来,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先后举办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全国医博会、旅交会等近百个展会,营业收入近亿元,对江苏省、南京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由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自建成之初就存在投资不足、负债过重,经营难以消化折旧和财务费用,没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以及施行有效的企业化管理等诸多问题,致使国展中心在经营上举步维艰,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更好发挥会展经济主要平台的作用,顺应国企改革的潮流,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国展中心的资产进行整体竞拍转让,此举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南泰集团,经过缜密的投资分析后参与多轮的竞拍,以6.51亿的价格成功地收购了国展中心的总资产。

  转变角色,企业化经营焕发生机活力

  接手国展中心意味着接过南京会展经济的一面大旗,南泰集团针对国展中心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难题,审慎分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在全国展馆中的角色定位,确定了分三步走力争4年达到上市条件的名为”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制定了运用企业机制开展国展中心经营管理的系列方针政策。新国展开始了直面市场的角色转变。

  为提高展馆整体竞争力,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率先研究和建立区位差别、季节差别、场地差别、价格差别等差别化经营模式。以前组委会都扎堆在4、5、10月办展,在展馆租赁上极易撞车,同时也超出场馆接待能力,而夏、冬两季展馆又无展可接,资源配置很不合理。通过差别化经营,运用价格杠杆可以有效调节展馆淡旺季经营,显著提高展馆利用率,增强展馆的吸引力。

  为做大江苏会展业的蛋糕,新国展还采取移植开发、联合开发、自我开发、品牌开发等展会开发模式,力争逐步扩大江苏省内展会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国展中心还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营销激励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根据展会的知名度和展会规模,奖励大型展会、品牌展会的主办单位和个人,吸引和引进国内外展览和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新国展全面采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展会全过程,彻底改变了过去官商式的被动服务状态。同时,新国展还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变过去的19个部门为6大事业部,大幅简化经营管理机构,以扁平化的业务流程直面市场一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互相推诿、效率底下的局面,加强了场馆的统一协调。同时创造性地设立了”一站式”综合经营服务平台,全程跟踪、协调、落实组委会的各项需求:展前,为主办、承办机构提供包括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批文申报、市场分析等等内容的立项咨询;在项目确立和签订租馆合同之后,组成项目团队主动介入,提供主办、承办机构和参展商所需要的全方位服务。展后,展馆还向组委会提供第一手的参展商满意度调查等资料以利于提高组委会的服务水平。

  ”新经济、新国展、新形象”,南泰入主国展后,本着”真诚经营,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有效改变伴随旧机制而存在种种不足。在往年会展接近淡季的岁末,国展中心迎来了改组后的展会高潮。

  会展经济,第三产业的火车头

  据业内专家介绍,近十年来,会展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一个业内皆知的数据是会展行业收入1元钱,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可以达到9元钱。即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

  仅以即将在南京举办的第5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展会共设有2600余个展位,十余个国家共计2000多家企业参展,还将吸引15万余业人士参观。初步预算,通过参展商及专业观众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将为南京市创造近6亿元的收入。会展经济再显神威,展示了自身对第三产业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能够为举办城市创造可观的收入,会展还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可以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再以”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如果能够锁定医博会在南京举办,那么这个行业的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无疑会留在南京,就会在南京形成医疗器械行业强大的产业链,使这个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会展经济拉动南京市GDP增长22亿元,2002年达到了50亿元。由此可见,给会展经济以第三产业火车头的称号确是名副其实。


  “2004年将在南京打造的15个大型展会,都已经排在国展中心的展览计划中了。”昨天,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田明在初春明媚的阳光下踌躇满志。


  会展将拉动经济一百亿


  “事实上,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已经排了16个。”国展中心的俞经理说,“这些展会已经初定好日期,是肯定跑不掉的。”


  据悉,今年,南京会展业办公室计划举办130多场各种展会,力争在上年的基础上实现30%的经济增长。而去年,南京由会展拉动城市经济达77.85亿元,按此目标,会展今年将拉动城市经济100亿元左右。


  会展业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已经为人们熟知: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据介绍,去年南京大型会展期间,金陵饭店、古南都饭店等星级饭店的入住率达到100%。医博会期间,全市所有的宾馆、饭店、招待所都爆满。


   古南都饭店相关人士透露,现已有团队客户,为今年三四月的某些展会预订客房,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也都在翘首期盼会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对城市经济拉动系数为1∶9


  专家测算,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2004年将在南京打造的15个大型展会,都已经排在国展中心的展览计划中了。”昨天,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田明在初春明媚的阳光下踌躇满志。

  会展将拉动经济一百亿

  “事实上,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已经排了16个。”国展中心的俞经理说,“这些展会已经初定好日期,是肯定跑不掉的。”

  据悉,今年,南京会展业办公室计划举办130多场各种展会,力争在上年的基础上实现30%的经济增长。而去年,南京由会展拉动城市经济达77.85亿元,按此目标,会展今年将拉动城市经济100亿元左右。

  会展业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已经为人们熟知: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据介绍,去年南京大型会展期间,金陵饭店、古南都饭店等星级饭店的入住率达到100%。医博会期间,全市所有的宾馆、饭店、招待所都爆满。

   古南都饭店相关人士透露,现已有团队客户,为今年三四月的某些展会预订客房,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也都在翘首期盼会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对城市经济拉动系数为1∶9

  专家测算,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