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具有涉及领域广、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消费、促进贸易合作、增加社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省商务厅的指导、推动下,山东会展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会展业总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强,会展场馆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双重考验下,山东会展业显示出强大的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据山东省会展产业发展协会统计,自2022年6月各市陆续复展起,至9月底,全省共举办展览会189场,展览面积约353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第六届中国高端酒展览会、第七十二届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一批全国性知名品牌展会相继在济南、青岛、临沂等市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提振了消费市场,释放了消费活力。

以展助产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6月12日至14日,2022临沂木业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600余家企业参展。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代理秘书长陈天全表示:“本届木博会将对重启产业循环、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木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7月23日开幕的第17届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是其办展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行业影响力最强的一场展会,展商数量500余家,500多家能源领军企业参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60多个,涉及合作项目近600项。

8月3日至7日,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机床工具装备、塑料橡胶工业三大专题的第3届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在红岛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中铁青岛世博城会展中心同步举办,展出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4000余家品牌展商集中展示万余套智造装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制造业赋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8月20日至22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临沂)全屋定制精品展览会展出面积达8.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757家,吸引了近4万名专业观众到会参观采购,展会现场成交额9.6亿余元,意向成交额及年供货额预计超70亿元。

9月5日,作为中国奶业行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凝聚力的重大活动“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600家,在专业观众数量、参展企业数量和质量、展览规模和效果等方面均成为奶业展览会的重要标杆。

山东省会展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耿鹏介绍,自今年6月复展以来,第四十七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2022东亚海洋博览会、第三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十八届中国(济南)国际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展览会、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家具展、2022青岛面辅料纱线采购交易会、2022中国(泰山)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三十六届国际广告标识LED(济南)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临沂)小商品博览会、2022中国(淄博)国际化工科技博览会等81场行业专业展览会相继举办。这些展会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各地特色产业,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为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以展兴贸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会展是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山东会展业积极抢抓RCEP新机遇,释放对外开放新活力,为促成国际贸易“大单”,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7月15日至18日在济南举办的2022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上,7500位专业采购商到会交流洽谈,展会现场共签署交易合同150个,达成合作意向296个,意向达约5.8亿元。

8月5日,第二届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首次启用的威海国际经贸交流中心开幕。博览会展出面积3.5万平方米,期间完成了15个重点项目签约,涵盖部门友好合作、港口物流升级、技术人才引进等领域,将带动进出口额近100亿元人民币。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金敬翰表示:“在韩中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博览会,意义重大,韩中两国企业家们将通过博览会,进一步开创新的合作机遇。”

8月21日,第二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临沂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RCEP15个成员国的512家知名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2.3亿元、意向交易额7.5亿元,博览会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8月28日,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闭幕。线下参展企业超400家,展示了九大类1万余种产品,涉及38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场成交额达到3700余万元,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额2.83亿元,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具有涉及领域广、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消费、促进贸易合作、增加社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省商务厅的指导、推动下,山东会展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会展业总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强,会展场馆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双重考验下,山东会展业显示出强大的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据山东省会展产业发展协会统计,自2022年6月各市陆续复展起,至9月底,全省共举办展览会189场,展览面积约353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第六届中国高端酒展览会、第七十二届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一批全国性知名品牌展会相继在济南、青岛、临沂等市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提振了消费市场,释放了消费活力。

以展助产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6月12日至14日,2022临沂木业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600余家企业参展。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代理秘书长陈天全表示:“本届木博会将对重启产业循环、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木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7月23日开幕的第17届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是其办展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行业影响力最强的一场展会,展商数量500余家,500多家能源领军企业参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60多个,涉及合作项目近600项。

8月3日至7日,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机床工具装备、塑料橡胶工业三大专题的第3届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在红岛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中铁青岛世博城会展中心同步举办,展出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4000余家品牌展商集中展示万余套智造装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制造业赋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8月20日至22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临沂)全屋定制精品展览会展出面积达8.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757家,吸引了近4万名专业观众到会参观采购,展会现场成交额9.6亿余元,意向成交额及年供货额预计超70亿元。

9月5日,作为中国奶业行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凝聚力的重大活动“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600家,在专业观众数量、参展企业数量和质量、展览规模和效果等方面均成为奶业展览会的重要标杆。

山东省会展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耿鹏介绍,自今年6月复展以来,第四十七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2022东亚海洋博览会、第三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十八届中国(济南)国际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展览会、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家具展、2022青岛面辅料纱线采购交易会、2022中国(泰山)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三十六届国际广告标识LED(济南)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临沂)小商品博览会、2022中国(淄博)国际化工科技博览会等81场行业专业展览会相继举办。这些展会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各地特色产业,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为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以展兴贸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会展是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山东会展业积极抢抓RCEP新机遇,释放对外开放新活力,为促成国际贸易“大单”,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7月15日至18日在济南举办的2022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上,7500位专业采购商到会交流洽谈,展会现场共签署交易合同150个,达成合作意向296个,意向达约5.8亿元。

8月5日,第二届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首次启用的威海国际经贸交流中心开幕。博览会展出面积3.5万平方米,期间完成了15个重点项目签约,涵盖部门友好合作、港口物流升级、技术人才引进等领域,将带动进出口额近100亿元人民币。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金敬翰表示:“在韩中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博览会,意义重大,韩中两国企业家们将通过博览会,进一步开创新的合作机遇。”

8月21日,第二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临沂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RCEP15个成员国的512家知名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2.3亿元、意向交易额7.5亿元,博览会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8月28日,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闭幕。线下参展企业超400家,展示了九大类1万余种产品,涉及38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场成交额达到3700余万元,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额2.83亿元,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于2022年8月24-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产品技术与应用展览会(APT)简称:(APT国际农化展),共同搭建一个品质高、实效性强的国际化农用化学品展示和贸易平台。此次展会将以“聚焦双碳,助力农化双循环”为主题,是全方位覆盖上游化工生产设备、中间体和助剂、农用化学品产品和下游农化应用机械和设施的专业展会,选址青岛,充分发挥山东农化产业集群和农业生产大省的双基地优势,结合华东地区生产和贸易活跃的区域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我国高品质农用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

展览会设置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一号展厅,一期展会规模11,000平米,展位规模超过500个。2021年10月29日官宣10天,即已经吸引40多家农化产业链领军企业参展参会。如:中国中化(先正达)、安道麦、江苏扬农、盐湖集团、贵州磷化、中农控股、湖北三宁、浙江新安、河南心连心、青岛海鲸灵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的需要。因此,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业,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

农用化学品是基础农业生产资料和国家的战略物资,主要分为农药和肥料两大品类。全球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农药监管政策日益严格,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政策成为新常态,生物农药预计2025年占到作物保护市场份额的10%-15%,肥料产业也将逐步完成从传统肥料向生物有机肥等特种肥料的供给调整。我国农化产业处在洗牌重组的关键时期,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

农化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加快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农业食品提出从单纯增产到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有机食品市场和有机农业种植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农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成立于1988年9月,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登记的、从事金属矿产及制品、非金属矿产及制品、石油及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五金制品、建材制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等相关经济活动的单位自愿组成。作为我国五矿化工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进出口商会,现有会员6000 多家,集中了本行业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近年来,五矿化工商品进出口额保持在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0% 左右,其中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约占全国的40%和20%,商会会员企业进出口总额在本行业中占据近30% 的比重。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系由原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1959年成立)和原化工部经济信息中心(1984年成立)于1992年合并成立的国家级行业信息研究机构。经过60多年的发展,信息中心已成为全国化工行业享有盛誉的信息咨询和服务机构。中心业务涵盖化工行业咨询、会议和展览、媒体出版、HSE、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竞争情报等领域。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品牌价值。在农业展会方向,创办了AAT越南国际创新农业展、全球特种肥料大会(SFC Global)等知名农业活动品牌。

展出范围

作物保护: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及其中间体和材料,生物农药,生态农药,农药生产加工工艺技术;

植物营养:氮肥、磷肥、钾肥、普通复合肥等传统化肥;海藻酸肥、腐殖酸肥、微生物菌肥、螯合肥料、水溶肥、缓/控释肥、有机肥、液体肥、叶面肥、土壤调节剂等特种肥料和和肥料助剂;

农化设备和材料:粉碎设备、研磨设备、给料设备、干燥设备、灌装设备、包装设备、印刷设备及各类包装材料。

现代农业科技:无人机、精准灌溉、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全智能温室控制器、土壤湿度控制器、农业物联网、无土栽培、检测仪器;植保机械和设备:喷雾器(机)、喷粉机、虫情测报灯、杀虫灯、孢子捕捉仪、修剪机、除草机等。

展会亮点

强强联手 资源整合

中心自2004年开始筹办国内外农化相关的会议和展览活动,积累了海量的农化资源。五矿商会和地方商务厅常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到多个省厅的大力支持。

完整呈现 农化产业

展会以“聚焦双碳,助力农化双循环”为主题,一展呈现农化产业上游化工生产设备和材料、中间体和助剂、农化产品和下游应用设施的产业链全貌。

精准对接 分销市场

重点邀约包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地的省市县级代理商和分销商观展洽谈,引导高品质的农化供应商和华东市场精准对接。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于2022年8月24-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产品技术与应用展览会(APT)简称:(APT国际农化展),共同搭建一个品质高、实效性强的国际化农用化学品展示和贸易平台。此次展会将以“聚焦双碳,助力农化双循环”为主题,是全方位覆盖上游化工生产设备、中间体和助剂、农用化学品产品和下游农化应用机械和设施的专业展会,选址青岛,充分发挥山东农化产业集群和农业生产大省的双基地优势,结合华东地区生产和贸易活跃的区域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我国高品质农用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

展览会设置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一号展厅,一期展会规模11,000平米,展位规模超过500个。2021年10月29日官宣10天,即已经吸引40多家农化产业链领军企业参展参会。如:中国中化(先正达)、安道麦、江苏扬农、盐湖集团、贵州磷化、中农控股、湖北三宁、浙江新安、河南心连心、青岛海鲸灵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的需要。因此,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业,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

农用化学品是基础农业生产资料和国家的战略物资,主要分为农药和肥料两大品类。全球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农药监管政策日益严格,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政策成为新常态,生物农药预计2025年占到作物保护市场份额的10%-15%,肥料产业也将逐步完成从传统肥料向生物有机肥等特种肥料的供给调整。我国农化产业处在洗牌重组的关键时期,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

农化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加快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农业食品提出从单纯增产到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有机食品市场和有机农业种植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农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成立于1988年9月,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登记的、从事金属矿产及制品、非金属矿产及制品、石油及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五金制品、建材制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等相关经济活动的单位自愿组成。作为我国五矿化工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进出口商会,现有会员6000 多家,集中了本行业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近年来,五矿化工商品进出口额保持在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0% 左右,其中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约占全国的40%和20%,商会会员企业进出口总额在本行业中占据近30% 的比重。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系由原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1959年成立)和原化工部经济信息中心(1984年成立)于1992年合并成立的国家级行业信息研究机构。经过60多年的发展,信息中心已成为全国化工行业享有盛誉的信息咨询和服务机构。中心业务涵盖化工行业咨询、会议和展览、媒体出版、HSE、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竞争情报等领域。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品牌价值。在农业展会方向,创办了AAT越南国际创新农业展、全球特种肥料大会(SFC Global)等知名农业活动品牌。

展出范围

作物保护: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及其中间体和材料,生物农药,生态农药,农药生产加工工艺技术;

植物营养:氮肥、磷肥、钾肥、普通复合肥等传统化肥;海藻酸肥、腐殖酸肥、微生物菌肥、螯合肥料、水溶肥、缓/控释肥、有机肥、液体肥、叶面肥、土壤调节剂等特种肥料和和肥料助剂;

农化设备和材料:粉碎设备、研磨设备、给料设备、干燥设备、灌装设备、包装设备、印刷设备及各类包装材料。

现代农业科技:无人机、精准灌溉、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全智能温室控制器、土壤湿度控制器、农业物联网、无土栽培、检测仪器;植保机械和设备:喷雾器(机)、喷粉机、虫情测报灯、杀虫灯、孢子捕捉仪、修剪机、除草机等。

展会亮点

强强联手 资源整合

中心自2004年开始筹办国内外农化相关的会议和展览活动,积累了海量的农化资源。五矿商会和地方商务厅常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到多个省厅的大力支持。

完整呈现 农化产业

展会以“聚焦双碳,助力农化双循环”为主题,一展呈现农化产业上游化工生产设备和材料、中间体和助剂、农化产品和下游应用设施的产业链全貌。

精准对接 分销市场

重点邀约包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地的省市县级代理商和分销商观展洽谈,引导高品质的农化供应商和华东市场精准对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