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青岛是中国顶级工业城市之一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它缺乏一个举办大型活动以及展览众多地域产品的设施。因此,在NBBJ所规划的鳌山湾新青岛水城中,在城市中心东北方向50公里处,一座新的博览中心形成一个重要元素并作为开发的门户。

博览中心的两翼,共10个展厅,以 “L”型布局,由一个巨大的顶棚连接,遮蔽一个能用于举办大型室外活动的公共广场。在转角处,一个戏剧性的弧线主入口朝外,欢迎进入博览中心的访客。每一个无柱展厅均被分隔成两个更小的方形展厅,使各类展会的规划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博览中心坐落于鳌山湾新水城,被设计为增强和发展青岛以及大山东省地区旅游、会展和度假的地域经济策略的一部分。 博览中心作为NBBJ总体规划中第一个建成的部分,将和后期的五星级酒店(通过一个人行天桥连接到博览中心)以及住宅区域一起被整合到中国东海沿岸的湿地地块内。

作为重新思考建筑对环境影响力的全球工作的一部分,如此规模的城市地标来指引更具可持续性未来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铭记这份责任,青岛鳌山湾国际会展中心实施了若干项可持续性策略:

施工效率统一尺寸的展厅加速施工进度并降低损耗。

通风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堆叠通风装置减少机械冷却载荷。

可再生能源一套光伏系统利用屋顶面积, 并且一个街区宽度的中央供热和供电机组利用海洋水作为热池。

自然光大开面窗扇引入光线并减少对灯光能源的需求。

项目

青岛嶺海新城城市设计

尽管青岛是中国顶级工业城市之一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它缺乏一个举办大型活动以及展览众多地域产品的设施。因此,在NBBJ所规划的鳌山湾新青岛水城中,在城市中心东北方向50公里处,一座新的博览中心形成一个重要元素并作为开发的门户。

博览中心的两翼,共10个展厅,以 “L”型布局,由一个巨大的顶棚连接,遮蔽一个能用于举办大型室外活动的公共广场。在转角处,一个戏剧性的弧线主入口朝外,欢迎进入博览中心的访客。每一个无柱展厅均被分隔成两个更小的方形展厅,使各类展会的规划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博览中心坐落于鳌山湾新水城,被设计为增强和发展青岛以及大山东省地区旅游、会展和度假的地域经济策略的一部分。 博览中心作为NBBJ总体规划中第一个建成的部分,将和后期的五星级酒店(通过一个人行天桥连接到博览中心)以及住宅区域一起被整合到中国东海沿岸的湿地地块内。

作为重新思考建筑对环境影响力的全球工作的一部分,如此规模的城市地标来指引更具可持续性未来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铭记这份责任,青岛鳌山湾国际会展中心实施了若干项可持续性策略:

施工效率统一尺寸的展厅加速施工进度并降低损耗。

通风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堆叠通风装置减少机械冷却载荷。

可再生能源一套光伏系统利用屋顶面积, 并且一个街区宽度的中央供热和供电机组利用海洋水作为热池。

自然光大开面窗扇引入光线并减少对灯光能源的需求。

项目

青岛嶺海新城城市设计

新落成的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拥有14座展厅,整个会展中心总展览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将跻身中国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列。建筑群呈现H型的对称布局,将青岛北部城区红岛与南部胶州湾海岸景观带连为一体。40米高的入口大厅位于南北轴的中心,它拥有天然采光玻璃屋面,采用跨度高达93米的张拉膜结构,营造舒展起伏的独特韵律。

东西向阵列的展览及会议大厅分布在入口大厅的两侧——西翼的四座单层展厅,东翼的十座双层展厅。西翼大厅拥有净高18米的无柱空间,为大型展品创造了极佳的展出条件。

展会建筑功能齐备,营造了典雅庄重的场所感,来访者可以通过连接入口大厅的连廊直接进入展览厅,为造访会议提供了便利。会展中心的道路交通布局明确地隔离来访人流和货运流线,保证了同时举行或平行布置若干展会活动的需求。入口大厅和展览大厅紧凑布局于基地南侧和北侧,让出较大的开放场地,也可作露天展览空间使用。

Hinweise zum Copyright

新落成的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拥有14座展厅,整个会展中心总展览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将跻身中国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列。建筑群呈现H型的对称布局,将青岛北部城区红岛与南部胶州湾海岸景观带连为一体。40米高的入口大厅位于南北轴的中心,它拥有天然采光玻璃屋面,采用跨度高达93米的张拉膜结构,营造舒展起伏的独特韵律。

东西向阵列的展览及会议大厅分布在入口大厅的两侧——西翼的四座单层展厅,东翼的十座双层展厅。西翼大厅拥有净高18米的无柱空间,为大型展品创造了极佳的展出条件。

展会建筑功能齐备,营造了典雅庄重的场所感,来访者可以通过连接入口大厅的连廊直接进入展览厅,为造访会议提供了便利。会展中心的道路交通布局明确地隔离来访人流和货运流线,保证了同时举行或平行布置若干展会活动的需求。入口大厅和展览大厅紧凑布局于基地南侧和北侧,让出较大的开放场地,也可作露天展览空间使用。

Hinweise zum Copyrigh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