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产业集团筹备组组长、市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开一行4人到大连星海会展旅游集团进行现场调研,大连星海会展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雪松及集团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中国大连
国务院国资委
大连国资委
大连金融
大连市发改委
中国证监会
上海国资委
© 2011 Dalian Equipment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许可证号:辽ICP备14012095号-1 版权所有:大连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市文旅产业集团筹备组组长、市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开一行4人到大连星海会展旅游集团进行现场调研,大连星海会展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雪松及集团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中国大连 国务院国资委 大连国资委 大连金融 大连市发改委 中国证监会 上海国资委
© 2011 Dalian Equipment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许可证号:辽ICP备14012095号-1 版权所有:大连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薄熙来(1949年7月3日-),男,山西定襄人,生于北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前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12年9月被开除党籍。他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薄一波的次子。
薄熙来历任大连市市长、中共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2004年进京任商务部部长。2007年离开北京,担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但受王立军事件影响,2012年3月15日,薄熙来被解除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職務[1],同年4月10日被停止中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职务,接受中共中央纪委调查[2],并于同年9月28日被开除党籍、公职并以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同年10月26日,薄熙来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同日,最高檢决定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2013年7月25日,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提起公诉[4],2013年8月22日法院開庭審理,薄熙来否認受贿贪污[5],法院一審9月22日判处无期徒刑。2013年10月8日,中国官媒披露薄熙来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13年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目前在北京市的秦城监狱服刑。
目录
背景[编辑]
薄熙来1949年出生于北平市(后改称北京市),父亲薄一波是财政部首任部长[6]。1956年9月就读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曾与刘少奇(第二任国家主席)女儿刘平平同班,班主任是关敏卿[6];1962年考入北京市第四中学上初中,1965年考入同校高中[6]。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和二姐薄洁莹随父母前往广州避难。1967年1月父母先后被红卫兵抓回北京[7]。
1968年1月至1972年11月关押在北京市立水桥北苑少管所,进“可教育好子女学习班”参加劳动[8]。1972年成为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工人,后于1978年参加高考考进北京大学,于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学习[9]。在研究生恢复招生之后,于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9]
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国际新闻学硕士学位。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9]
早年[编辑]
1978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平反,薄家重获政治影响力。薄一波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人称“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薄一波尽管赞成实行更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但在政治上很保守,曾在六四事件期间赞同使用武力对付示威者[10]。事件过后,薄一波确保江泽民接替邓小平党领导的职位,90年代辅佐江泽民巩固权力[8]。薄一波直至2007年去世,一直是党内的显赫人物,为儿子职业生涯的塑造带来影响力[10]。
大学毕业后,薄熙来被调到中南海工作,就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不久后调任辽宁省大连市金县(现金州区)党委副书记[8]。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薄熙来表示,他的姓带来了职业生涯的障碍。他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被迫对我持保留意见”[11]。薄熙来随后担任副书记,之后擢升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州区党委书记,1990年成为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和大连市副市长,1993年成为大连市市长,党内地位不断提升[8]。
辽宁时期[编辑]
薄熙来曾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2年任大连市代市长,1993年起任大连市市长,1995年6月当选为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8年1月连任市长。
薄熙来主政大连期间,大量吸引外资,积极改善大连的自然环境、市容市貌和基础建设,致力于将大连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工业城市向旅遊城市和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转型,使大连在其执政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北或胶辽地区其他城市,并使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环渤海的第一大经济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国大陆的最宜居城市之一[12]。期间,他提出“经营城市”“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等口号,意图促进城市增值并进而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各类产业。大连在他治下,创建了大连足球节,大连美容美发节等,使大连在原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成为了一座北方的国际会展中心,也被称为“北方明珠”[13]。
1999年,大连被评为中国首批旅游城市,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何光伟给大连旅游定位为“浪漫之都”;到21世纪初,再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4]。2001年,薄熙来调离之时,大连市民蜂拥而至为其送行,200米的路,薄熙来走了1个小时[15]。
薄熙来任职大连期间,组建了女骑警队[16],大笔投资修建星海广场、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等项目[17]。有报道称,当时大连市的市长办公室里安装有一个控制台,薄熙来可以通过按钮控制全市各处音乐喷泉的灯光颜色和曲目[18]。女骑警项目后来被指浪费公款[19]。星海广场等项目被批评是“面子工程”。薄熙来任职期间,星海广场、胜利广场等项目由实德集团承揽,实德集团董事长后来卷入薄熙来案。[17]薄熙来任上星海广场修建了雕刻脚印,其中包括薄熙来的脚印[17];星海广场中心修筑了19.97米高的华表,后来成为大连市的地标。这座华表雕有九条龙,建成后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历史上华表象征着皇帝的权威。薄熙来在大连修筑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当时就引起了议论。[20]薄熙来倒台后,大连市在2016年啤酒节结束后的8月5日凌晨拆除凉棚时顺带将华表拆掉。[17]
1997年中共十五大期间,家人为确保薄熙来晋升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运动。尽管中国表面上不赞成建立裙带关系,但薄一波对儿子的野心街知巷闻[21]。出众学历的薄熙来最终击败弟弟薄熙成,成为家族代表[21]。
为了在十五大期间扩大薄熙来的影响力,薄家开展了一场全国性运动,宣扬薄担任大连市市长所做的“成就”。他们委托作家陈祖峰把薄熙来描绘成是“亨利·基辛格一般的政治家,有着阿尔·戈尔的环保意识,获得民众对戴安娜王妃般的爱戴。”虽然有宣传活动,但薄熙来在辽宁代表团却没有席位,最后要由薄一波帮助他在陕西代表团获得席位,但年轻的薄熙来始终无法晋升。薄熙来未能晋升的原因表面上在于党内一般反对裙带关系。此外在大连任职期间,薄熙来利用余下的省财政金额为沿海城市采购的“特殊照顾”引发怨恨。他认为亲属为了和李铁映抗衡,把他的党内利益锁住了,这给他的升迁制造了障碍[21]。
1999年9月薄熙来改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大连市市委书记。2000年,辽宁省省长张国光身陷腐败丑闻,这为薄熙来带来了升迁机会。2000年张国光被逮捕和撤职后,薄成功担任代省长,2001年正式出任辽宁省省长,并于2002年当选中央委员,直至2004年进京主政商务部。
薄熙来主政辽宁期间是沈阳市“慕马案”及其相关案件的审理时期,期间一批省市级腐败官员落马,而任内在处理仰融案时引起争议。2004年,薄熙来被调离辽宁省,调往北京担任中国商务部部长。
在其任内的最后时期,中国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东北地区一度被称为中国“工业化的摇篮”。1980年,单是辽宁工业总产值就已超过广东省两倍。然而,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遗忘,只能看着南部和东部沿海省份的繁荣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有企业,停滞不前,失业率和待业职工数量较高,振兴计划旨在恢复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加深与韩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鼓励两国的投资,选拔城市实验自由贸易区。2004年据官方媒体报道,辽宁省的外国直接投资自2003年振兴东北战略推行以来增长了近一倍。
尽管薄主政大连和辽宁期间建立了声誉,是一个相对清廉的政治家,却无法幸免于腐败的指控[22],尤其是慕马腐败案的举报人、辽宁记者姜维平在调查报道中揭露出薄从中获益的政治丑闻[23]。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据报曾曝“开发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甚至在2004年薄离开辽宁后举行宴会庆祝[24]。
2002年11月,薄熙来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因薄的年龄、任职领域和背景符合成为2012年掌管大权的“第五代领导人”潜在候选人资格,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习仲勋之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和團派领袖、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被认为是他的竞争对手,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接替胡锦涛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的主要候选人[8]。
商务部长[编辑]
2004年2月,因时任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罹患癌症、难以履职,中共中央决定薄熙来进京出任商务部部长、党组副书记。同年5月,在吕福源病逝后,薄熙来接任商务部党组书记一职,开始主持商务部全面工作。
薄担任商务部长所推行的限令显著抬升他的国际形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外表英俊、口齿伶俐、处事豁达的薄从市政官员擢升为中央政府官员,受到媒体的大肆夸耀,这提升了他的“政治明星”地位[25]。薄的政治形象被认为背离了北京领导层的严肃和保守。年轻活力、亲近民众、受到女记者欢迎的薄在政治上的崛起堪比约翰·肯尼迪[26]。
薄担任商务部长期间限制外商在华投资的持续增长。他每天的日程主要是接待外国来宾和政要。担任部长期间,薄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美国官员会面时,据称薄告诉纠结中的口译员不要翻译了,中国官员听得懂英语,翻译简直浪费时间。2004年5月和其他几个部长,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五国;并于2005年5月3日,在巴黎工商会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播的“中国最近购买了三十架空中客车飞机,其中五架是空客380,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言论。美对华贸易政策也引发了显著的争端。薄保持着希望和解的自信态度,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与美国同行进行实质性讨论,签署知识产权、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协议[25]。
薄熙来还监督部委的结构调整,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合并。薄试图平衡给予外国投资者和国内商业机构的关注。他开始应对很大程度上依赖外企的零售部门的失衡。他制定计划保护中国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区,以防被外资企业迅速排挤[27]。
但有报道指当时分管商务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薄熙来交恶,并在2007年以“裸退”阻止薄熙来接任其副总理职位。[28]
2007年10月22日,薄熙来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跻身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29],但薄熙来的两名主要竞争对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和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则越级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他卸任商务部长,接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而薄熙来的前任、竞争对手汪洋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当时的重庆面临着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民众失业、公共卫生条件差、三峡大坝并发症等问题。有关人士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想赶在问题愈演愈烈之前将盟友转移出重庆[7]。薄起初不愿意前往重庆,对新职务很不满意。他反而希望成为副总理[30],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反对让薄上任副总理,吴仪也對薄的粗魯與自我宣傳反感[31]。
十七大一个月后的11月30日薄正式主政重庆,尽管汪洋已在11月13日腾空职位。尽管有人认为这項調令是為了將競爭高位的薄放逐到一個遠離北京而又困難重重的崗位,因為薄雄心勃勃、傲慢而廣受反感[7],其他人则认为让政治局主政直辖市是为了宣传[32]。
主政重庆[编辑]
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发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打黑”持久战。2009年-2011年间,大约有5700名在清扫行动被诱捕,包括商人、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和薄的政敌[33][34][35]。行动由曾经在辽宁与薄共事的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监督。
文强是行动的重点对象之一,是自贺国强和汪洋以来表现突出的市政官员。文强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长达16年,因一连串的罪名被审判和定罪,最终在引人注目的审判中被判死刑。中国观察员林和立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镇压可能已经得到包括总书记胡锦涛在内的中共领导人的批准,薄更加注重让重庆成为其他地区的榜样,好让自己从成功的政治领导中获益[36]。
但是,薄熙来当局在行动中随意拘留个人,大约有1000人被送去劳改[37]。有律师收到恐吓和骚扰,至少有一个律师在案件中被判18个月的有期徒刑[38]。在逃商人李俊声称他成了薄熙来的反腐败行动的对象,因为他曾和政府有过土地纠纷。被绑架后受尽折磨、其产业中价值700万美元的财产被没收后,他放弃了向政府要地的要求[39][40]。
主政重庆期间,薄推行一系列宣扬毛泽东思想的运动,重振“红色文化”,提升公众士气。活动要求宣传传颂毛主席语录、唱红色歌曲、播革命电视节目和歌剧,鼓励学生参照文化大革命的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工作[41]。运动期间薄和市文化局发起“红歌活动”,要求每个区、政府部门、商业企业、教育机构、电台和电视台唱“红歌”,赞美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薄表示要用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回归重振城市[42][43][44]。
60周年国庆日前夕,薄向全市1300万手机用户发送“红色短信”[45]。新华社报道,薄的短信一般来自毛泽东的红宝书,包括“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等[46]。薄还让市政管理员建立新的毛泽东塑像[47],同时为底层人物提供社会保障住房[48]。有学者将其称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中复苏的范例[49]。
对红色文化的反应两极分化。薄对毛时代文化的复兴和相伴而行的社会福利计划,受到重庆社会中下收入阶层的欢迎,使得薄成为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左派。透过强调物质财富,薄把城市变成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遗产”而受到赞扬[50]。一些退休干部极为受鼓舞,表示希望向后代传播“革命精神”,其他人则它当作歌颂共产党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在贡献的手段[51]。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批评者声称好像让人觉得文革回忆再次涌上心头[50][52]。批评者讥讽薄是“小毛泽东”[53]。
尽管薄的宣传活动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但他的领导风格被下属、市委官员、学者、记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形容为“宣传家”、“狠”和“傲慢”[31][52]。《纽约时报》的迈克尔·瓦恩(Michael Wines)写道,尽管薄拥有“惊人的魅力和深厚的智慧”,但这些特质被其在权力之路中对生活危机的漠不关心弄偏……薄先生无情地站了出来,即便体制内缺乏确保最强之人晋升的明确规则[31]。”薄给了政府官员繁重的任务,要求他们整个星期没日没夜的工作[52]。据报他曾深夜叫下属开会,公开批评和羞辱那些他看不惯的下属,甚至殴打那些没有遵循他要求的下属[31]。《每日电讯报》援引一名心理学家的话,表示薄上台后“患抑郁症、自焚和自杀的官员数量上升……现在的官员占据寻求辅导的患者数量的最大份额[52]。”
2009年年底,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栏目播出薄熙来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焦点报道,表达出对其明显无视法律程序的关切。对此,薄利用他的关系让该节目的主持人暂停转播,导播被迫切换到另一节目。其他公开反对薄的行为也遭到报复。来自北京的律师李庄2009年因为薄的打黑目标抗辩而被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后改为18个月)[31][54]。布鲁金斯学会学者程里表示,“没有人真正信任(薄熙来):很多人都害怕他,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有权力基础的太子党[31]。”
薄的重庆模式基石涉及一系列旨在缩短贫富差距、缓解城乡差距的平等社会政策。薄推行“红色GDP”的概念——该经济模式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平均主义,并建议如果经济发展类似于“烤蛋糕”,那么首要任务应该是平分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55]。
为此,该市斥资158亿美元兴建公寓楼供刚毕业大学生、农民工和低收入居民居住。2007年,重庆和成都等城市被选为减少城乡差距、城乡居民一体化项目的试点城市。当下的中国户口制度将公民划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这种区别不但决定他们的居住地,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机会、医疗福利、税收和财产权利,有效地把他们划分为“二等公民”。2007年重庆3200万居民中仅有27%持有城市户口,而该项目旨在让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得城市户口,目的不仅在于社会平等,而且也能让政府开发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土地。在薄的领导下,重庆建立土地交易所,让乡村能赚取积分最大化农田[56]。
薄的社会政策在2008年11月引发出租车罢工,8000名出租车司机上街两天抗议高收费、恶性竞争和燃料成本上升。官方媒体不时指责工人骚乱触犯煽颠罪[57]。然而,薄的政府与示威者和市民举行了一次电视圆桌对话,同意组建工会。他对局面的处理让他赢得相对内敛和进步的领导者的赞誉[58][59]。
薄熙来(1949年7月3日-),男,山西定襄人,生于北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前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12年9月被开除党籍。他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薄一波的次子。
薄熙来历任大连市市长、中共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2004年进京任商务部部长。2007年离开北京,担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但受王立军事件影响,2012年3月15日,薄熙来被解除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職務[1],同年4月10日被停止中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职务,接受中共中央纪委调查[2],并于同年9月28日被开除党籍、公职并以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同年10月26日,薄熙来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同日,最高檢决定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2013年7月25日,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提起公诉[4],2013年8月22日法院開庭審理,薄熙来否認受贿贪污[5],法院一審9月22日判处无期徒刑。2013年10月8日,中国官媒披露薄熙来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13年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目前在北京市的秦城监狱服刑。
目录
背景编辑
薄熙来1949年出生于北平市(后改称北京市),父亲薄一波是财政部首任部长[6]。1956年9月就读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曾与刘少奇(第二任国家主席)女儿刘平平同班,班主任是关敏卿[6];1962年考入北京市第四中学上初中,1965年考入同校高中[6]。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和二姐薄洁莹随父母前往广州避难。1967年1月父母先后被红卫兵抓回北京[7]。
1968年1月至1972年11月关押在北京市立水桥北苑少管所,进“可教育好子女学习班”参加劳动[8]。1972年成为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工人,后于1978年参加高考考进北京大学,于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学习[9]。在研究生恢复招生之后,于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9]
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国际新闻学硕士学位。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9]
早年编辑
1978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平反,薄家重获政治影响力。薄一波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人称“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薄一波尽管赞成实行更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但在政治上很保守,曾在六四事件期间赞同使用武力对付示威者[10]。事件过后,薄一波确保江泽民接替邓小平党领导的职位,90年代辅佐江泽民巩固权力[8]。薄一波直至2007年去世,一直是党内的显赫人物,为儿子职业生涯的塑造带来影响力[10]。
大学毕业后,薄熙来被调到中南海工作,就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不久后调任辽宁省大连市金县(现金州区)党委副书记[8]。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薄熙来表示,他的姓带来了职业生涯的障碍。他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被迫对我持保留意见”[11]。薄熙来随后担任副书记,之后擢升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州区党委书记,1990年成为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和大连市副市长,1993年成为大连市市长,党内地位不断提升[8]。
辽宁时期编辑
薄熙来曾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2年任大连市代市长,1993年起任大连市市长,1995年6月当选为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8年1月连任市长。
薄熙来主政大连期间,大量吸引外资,积极改善大连的自然环境、市容市貌和基础建设,致力于将大连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工业城市向旅遊城市和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转型,使大连在其执政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北或胶辽地区其他城市,并使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环渤海的第一大经济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国大陆的最宜居城市之一[12]。期间,他提出“经营城市”“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等口号,意图促进城市增值并进而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各类产业。大连在他治下,创建了大连足球节,大连美容美发节等,使大连在原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成为了一座北方的国际会展中心,也被称为“北方明珠”[13]。
1999年,大连被评为中国首批旅游城市,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何光伟给大连旅游定位为“浪漫之都”;到21世纪初,再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4]。2001年,薄熙来调离之时,大连市民蜂拥而至为其送行,200米的路,薄熙来走了1个小时[15]。
薄熙来任职大连期间,组建了女骑警队[16],大笔投资修建星海广场、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等项目[17]。有报道称,当时大连市的市长办公室里安装有一个控制台,薄熙来可以通过按钮控制全市各处音乐喷泉的灯光颜色和曲目[18]。女骑警项目后来被指浪费公款[19]。星海广场等项目被批评是“面子工程”。薄熙来任职期间,星海广场、胜利广场等项目由实德集团承揽,实德集团董事长后来卷入薄熙来案。[17]薄熙来任上星海广场修建了雕刻脚印,其中包括薄熙来的脚印[17];星海广场中心修筑了19.97米高的华表,后来成为大连市的地标。这座华表雕有九条龙,建成后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历史上华表象征着皇帝的权威。薄熙来在大连修筑中国大陆最高的华表,当时就引起了议论。[20]薄熙来倒台后,大连市在2016年啤酒节结束后的8月5日凌晨拆除凉棚时顺带将华表拆掉。[17]
1997年中共十五大期间,家人为确保薄熙来晋升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运动。尽管中国表面上不赞成建立裙带关系,但薄一波对儿子的野心街知巷闻[21]。出众学历的薄熙来最终击败弟弟薄熙成,成为家族代表[21]。
为了在十五大期间扩大薄熙来的影响力,薄家开展了一场全国性运动,宣扬薄担任大连市市长所做的“成就”。他们委托作家陈祖峰把薄熙来描绘成是“亨利·基辛格一般的政治家,有着阿尔·戈尔的环保意识,获得民众对戴安娜王妃般的爱戴。”虽然有宣传活动,但薄熙来在辽宁代表团却没有席位,最后要由薄一波帮助他在陕西代表团获得席位,但年轻的薄熙来始终无法晋升。薄熙来未能晋升的原因表面上在于党内一般反对裙带关系。此外在大连任职期间,薄熙来利用余下的省财政金额为沿海城市采购的“特殊照顾”引发怨恨。他认为亲属为了和李铁映抗衡,把他的党内利益锁住了,这给他的升迁制造了障碍[21]。
1999年9月薄熙来改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大连市市委书记。2000年,辽宁省省长张国光身陷腐败丑闻,这为薄熙来带来了升迁机会。2000年张国光被逮捕和撤职后,薄成功担任代省长,2001年正式出任辽宁省省长,并于2002年当选中央委员,直至2004年进京主政商务部。
薄熙来主政辽宁期间是沈阳市“慕马案”及其相关案件的审理时期,期间一批省市级腐败官员落马,而任内在处理仰融案时引起争议。2004年,薄熙来被调离辽宁省,调往北京担任中国商务部部长。
在其任内的最后时期,中国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东北地区一度被称为中国“工业化的摇篮”。1980年,单是辽宁工业总产值就已超过广东省两倍。然而,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遗忘,只能看着南部和东部沿海省份的繁荣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有企业,停滞不前,失业率和待业职工数量较高,振兴计划旨在恢复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加深与韩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鼓励两国的投资,选拔城市实验自由贸易区。2004年据官方媒体报道,辽宁省的外国直接投资自2003年振兴东北战略推行以来增长了近一倍。
尽管薄主政大连和辽宁期间建立了声誉,是一个相对清廉的政治家,却无法幸免于腐败的指控[22],尤其是慕马腐败案的举报人、辽宁记者姜维平在调查报道中揭露出薄从中获益的政治丑闻[23]。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据报曾曝“开发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甚至在2004年薄离开辽宁后举行宴会庆祝[24]。
2002年11月,薄熙来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因薄的年龄、任职领域和背景符合成为2012年掌管大权的“第五代领导人”潜在候选人资格,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习仲勋之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和團派领袖、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被认为是他的竞争对手,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接替胡锦涛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的主要候选人[8]。
商务部长编辑
2004年2月,因时任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罹患癌症、难以履职,中共中央决定薄熙来进京出任商务部部长、党组副书记。同年5月,在吕福源病逝后,薄熙来接任商务部党组书记一职,开始主持商务部全面工作。
薄担任商务部长所推行的限令显著抬升他的国际形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外表英俊、口齿伶俐、处事豁达的薄从市政官员擢升为中央政府官员,受到媒体的大肆夸耀,这提升了他的“政治明星”地位[25]。薄的政治形象被认为背离了北京领导层的严肃和保守。年轻活力、亲近民众、受到女记者欢迎的薄在政治上的崛起堪比约翰·肯尼迪[26]。
薄担任商务部长期间限制外商在华投资的持续增长。他每天的日程主要是接待外国来宾和政要。担任部长期间,薄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美国官员会面时,据称薄告诉纠结中的口译员不要翻译了,中国官员听得懂英语,翻译简直浪费时间。2004年5月和其他几个部长,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五国;并于2005年5月3日,在巴黎工商会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播的“中国最近购买了三十架空中客车飞机,其中五架是空客380,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言论。美对华贸易政策也引发了显著的争端。薄保持着希望和解的自信态度,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与美国同行进行实质性讨论,签署知识产权、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协议[25]。
薄熙来还监督部委的结构调整,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合并。薄试图平衡给予外国投资者和国内商业机构的关注。他开始应对很大程度上依赖外企的零售部门的失衡。他制定计划保护中国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区,以防被外资企业迅速排挤[27]。
但有报道指当时分管商务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薄熙来交恶,并在2007年以“裸退”阻止薄熙来接任其副总理职位。[28]
2007年10月22日,薄熙来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跻身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29],但薄熙来的两名主要竞争对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和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则越级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他卸任商务部长,接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而薄熙来的前任、竞争对手汪洋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当时的重庆面临着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民众失业、公共卫生条件差、三峡大坝并发症等问题。有关人士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想赶在问题愈演愈烈之前将盟友转移出重庆[7]。薄起初不愿意前往重庆,对新职务很不满意。他反而希望成为副总理[30],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反对让薄上任副总理,吴仪也對薄的粗魯與自我宣傳反感[31]。
十七大一个月后的11月30日薄正式主政重庆,尽管汪洋已在11月13日腾空职位。尽管有人认为这項調令是為了將競爭高位的薄放逐到一個遠離北京而又困難重重的崗位,因為薄雄心勃勃、傲慢而廣受反感[7],其他人则认为让政治局主政直辖市是为了宣传[32]。
主政重庆编辑
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发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打黑”持久战。2009年-2011年间,大约有5700名在清扫行动被诱捕,包括商人、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和薄的政敌[33][34][35]。行动由曾经在辽宁与薄共事的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监督。
文强是行动的重点对象之一,是自贺国强和汪洋以来表现突出的市政官员。文强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长达16年,因一连串的罪名被审判和定罪,最终在引人注目的审判中被判死刑。中国观察员林和立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镇压可能已经得到包括总书记胡锦涛在内的中共领导人的批准,薄更加注重让重庆成为其他地区的榜样,好让自己从成功的政治领导中获益[36]。
但是,薄熙来当局在行动中随意拘留个人,大约有1000人被送去劳改[37]。有律师收到恐吓和骚扰,至少有一个律师在案件中被判18个月的有期徒刑[38]。在逃商人李俊声称他成了薄熙来的反腐败行动的对象,因为他曾和政府有过土地纠纷。被绑架后受尽折磨、其产业中价值700万美元的财产被没收后,他放弃了向政府要地的要求[39][40]。
主政重庆期间,薄推行一系列宣扬毛泽东思想的运动,重振“红色文化”,提升公众士气。活动要求宣传传颂毛主席语录、唱红色歌曲、播革命电视节目和歌剧,鼓励学生参照文化大革命的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工作[41]。运动期间薄和市文化局发起“红歌活动”,要求每个区、政府部门、商业企业、教育机构、电台和电视台唱“红歌”,赞美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薄表示要用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回归重振城市[42][43][44]。
60周年国庆日前夕,薄向全市1300万手机用户发送“红色短信”[45]。新华社报道,薄的短信一般来自毛泽东的红宝书,包括“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等[46]。薄还让市政管理员建立新的毛泽东塑像[47],同时为底层人物提供社会保障住房[48]。有学者将其称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中复苏的范例[49]。
对红色文化的反应两极分化。薄对毛时代文化的复兴和相伴而行的社会福利计划,受到重庆社会中下收入阶层的欢迎,使得薄成为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左派。透过强调物质财富,薄把城市变成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遗产”而受到赞扬[50]。一些退休干部极为受鼓舞,表示希望向后代传播“革命精神”,其他人则它当作歌颂共产党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在贡献的手段[51]。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批评者声称好像让人觉得文革回忆再次涌上心头[50][52]。批评者讥讽薄是“小毛泽东”[53]。
尽管薄的宣传活动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但他的领导风格被下属、市委官员、学者、记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形容为“宣传家”、“狠”和“傲慢”[31][52]。《纽约时报》的迈克尔·瓦恩(Michael Wines)写道,尽管薄拥有“惊人的魅力和深厚的智慧”,但这些特质被其在权力之路中对生活危机的漠不关心弄偏……薄先生无情地站了出来,即便体制内缺乏确保最强之人晋升的明确规则[31]。”薄给了政府官员繁重的任务,要求他们整个星期没日没夜的工作[52]。据报他曾深夜叫下属开会,公开批评和羞辱那些他看不惯的下属,甚至殴打那些没有遵循他要求的下属[31]。《每日电讯报》援引一名心理学家的话,表示薄上台后“患抑郁症、自焚和自杀的官员数量上升……现在的官员占据寻求辅导的患者数量的最大份额[52]。”
2009年年底,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栏目播出薄熙来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焦点报道,表达出对其明显无视法律程序的关切。对此,薄利用他的关系让该节目的主持人暂停转播,导播被迫切换到另一节目。其他公开反对薄的行为也遭到报复。来自北京的律师李庄2009年因为薄的打黑目标抗辩而被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后改为18个月)[31][54]。布鲁金斯学会学者程里表示,“没有人真正信任(薄熙来):很多人都害怕他,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有权力基础的太子党[31]。”
薄的重庆模式基石涉及一系列旨在缩短贫富差距、缓解城乡差距的平等社会政策。薄推行“红色GDP”的概念——该经济模式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平均主义,并建议如果经济发展类似于“烤蛋糕”,那么首要任务应该是平分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55]。
为此,该市斥资158亿美元兴建公寓楼供刚毕业大学生、农民工和低收入居民居住。2007年,重庆和成都等城市被选为减少城乡差距、城乡居民一体化项目的试点城市。当下的中国户口制度将公民划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这种区别不但决定他们的居住地,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机会、医疗福利、税收和财产权利,有效地把他们划分为“二等公民”。2007年重庆3200万居民中仅有27%持有城市户口,而该项目旨在让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得城市户口,目的不仅在于社会平等,而且也能让政府开发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土地。在薄的领导下,重庆建立土地交易所,让乡村能赚取积分最大化农田[56]。
薄的社会政策在2008年11月引发出租车罢工,8000名出租车司机上街两天抗议高收费、恶性竞争和燃料成本上升。官方媒体不时指责工人骚乱触犯煽颠罪[57]。然而,薄的政府与示威者和市民举行了一次电视圆桌对话,同意组建工会。他对局面的处理让他赢得相对内敛和进步的领导者的赞誉[58][59]。
下台编辑
2012年2月9日,中国外交部發言人办公室应询答问时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60]。3月1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兩會”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要求重庆市委、市政府就王立军事件进行反思并吸取教训[61]。次日,中共中央决定,薄熙來不再兼任重慶市市委書記、常委及委員職務,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62]。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停止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薄熙来立案调查。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授权发布消息[2],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了复查,薄熙来妻子谷開來(官方通报中称其“薄谷开来”)与海伍德有经济利益矛盾,有证据证明海伍德死于他杀,谷开来和薄家勤务人员张晓军有重大作案嫌疑,二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63]: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了薄熙来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薄熙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可移交司法。同年11月7日,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确认中共中央政治局对薄熙来开除党籍。
2013年7月25日,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提起公诉。同年8月22日8时30分,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济南中院官方微博转播了庭审情况[64][65]。庭审首日,济南市检起诉书称,薄熙来受贿金额为2,179万元(人民币,下同),贪污金额达到500万元,数额巨大;薄熙来当庭对公诉人的受贿及贪污指控予以否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