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成,意味着这个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战斗机都能开进会场的超级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官网上,我们了解到,会展中心的展会排期已经排到了2020年11月份。作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这个“巨无霸”到底有多牛?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相当于6个“鸟巢”,单个展厅最大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总用钢量相当于37座埃菲尔铁塔;地下室可容纳9000辆小汽车。它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全球第一个集大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同时开发的建筑工程。
项目建设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
1、整体建成后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2、全球建安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建筑。
3、全球总展厅面积最大、单个展厅面积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
4、钢结构用钢量为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之最。
5、基坑土方挖运量为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之最。
6、全球房屋建筑领域面积最大、长度最长的无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7、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
8、全球第一个集地铁、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时开发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
除展厅外,结合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配备的有约64.2万平方米的会议、办公、餐饮、仓储,约56.3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约154.3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包含22.86万平方米的商业、25万平方米的酒店、70万平方米的公寓),以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5家五星级、14家四星级酒店提供服务,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满足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的举办需求。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后,未来深圳的会展业直接收入将高达150亿元,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将在1350亿元左右。而作为深圳17个重点区域开发片区之首的大空港,地处珠三角中心,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区域。未来,新展馆周边将逐步规划为“三城一港”,这对居住和消费的需求是巨大的,不管你相信与否,沙井都将成为经济核心的崛起地。
对于这种大机遇,潜在的价值洼地,在房产投资方面同样也可以牢牢把握,率先布局沙井的小产权房,投资一些临近会展中心的房产,不仅价格便宜,未来升值空间也大。例如:沙井、、、这几个都是沙井片区比较优质的小产权房。
最近,2000万深圳人都在等待一件大事——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正式落成,并将在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营。
据“深圳发布”披露,位于宝安福海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创下8项世界之最:整体建成后将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相当于6个“鸟巢”,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0.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二期建成后整个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总面积49.6万平方米),为全球最大的展馆。
深圳为这个展馆总投资高达1100亿元!
很多人都想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要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花这么多钱建的这个庞然大物,又能给深圳带来多少经济收益?
1
从汉诺威到深圳,全球最强造富模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以前,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是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二战后,德国急于从废墟中重新崛起,投入巨资在汉诺威建展览中心。1947年,展馆建成,举办第一届工业博览会。常住人口仅51万的汉诺威,吸引了73万观众,德国工业由此走向振兴之路。经过持续发展,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和技术平台。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
据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统计,2005 至2017 年,汉诺威工业展共举办两万余次行业会议。2018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参展商,德国由此建立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工业体系,并促进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大发展。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外商对来自深圳宝安的慧灵科技展出的四轴机械臂很感兴趣
深圳的经济奇迹,同样得益于会展经济的强力拉动。从1999年深圳举办首届高交会开始,到2004年在福田中心区建成会展中心,再到2019年全球最大的深圳新会展中心启用。在会展经济的强力拉动下,深圳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产业体系,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著名企业的崛起,均受益于深圳会展业。因此,会展业可以被称之为深圳奇迹的发动机。深圳不久前被定位为“先行示范区”,新会展中心的落成,也预示着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雄心。
从汉诺威到深圳,会展经济成为一座城市最强的“赚钱机器”,而深圳将在汉诺威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更强大的商业模式:
1
打造世界赚钱最快最稳的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动力来自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特朗普再折腾也难改趋势。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都成为世界会展大国,尤其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为最。而深圳建世界第一会展中心,就是中国后来居上的力量的体现。
目前,欧洲共有 496个大型室内展馆,总面积约 15.6 百万平方米,占世界展馆总面积的 48%。2018 年,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355.2 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如亚太和中东非地区将迎来高速增长,欧美等成熟市场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据统计,新型会展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利润率在19-25%,以 5.1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蓝筹行业,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来自国内一线城市,及欧美、中东的展览企业,都将大量入驻,从而带动深圳会展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级迈进。
2
发挥1:9周边产业拉动能力
一座城市砸巨资建设规模巨大的展览中心,并不是仅仅看中展览业的赚钱能力,而是会展业独有的产业带动能力。据研究,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系数是1 ∶ 9 。也就是说,在会展业投入1元钱,可以带来9的收益,溢价近10倍。
因此,在世界级的展馆周边,往往会聚集大量的各行各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聚集,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在中国,北上广深均为重要的展览中心。但对周边区域产业的拉动能力,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特色。深圳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通讯电子、玩具、家具制造基地,并具有强大的科技转化和制造能力,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是重要的一环。
以今年即将移师新会展中心的展览为例,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和产业已经先拔头筹,抢先布局。
新会展中心展会排期,点击查看大图
3
最全业态会展中心创造更多财富效应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造了全球最新的会展模式,是集展览、会议、活动(赛事、演艺等)、餐饮、购物、办公、服务等于一体的超大型会展综合体。因此,它的造富能力更强,已经从传统的会展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和消费结合的目的地。
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项目会展湾的规划可以看出,总建筑面积达154㎡,把这些配套单列,足以成为深圳排名前10名的超大综合体。加上高铁、地铁、城轨的导入,新会展中心正式运营以后,将有数量巨大的外地商务客户、本地企业用户和数以百万计的顾客涌入,而会展湾庞大的综合配套则可以多维度匹配这些巨量需求。
新会展投入运营和配套投入使用后,将为深圳带来哪些具体的收益呢?我们测算了一个5年后的“经济账”:
1、深圳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将达到150亿,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高达1350亿元(2014年深圳会展业直接收入80亿,拉动相关经济将近800亿);
2、每年将吸引超过500万高端商务人群。按一般展会外地参展人数占展会总人数20-30%左右测算,展馆周边区域需能满足每天10-18万人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会展的举办将加速周边区域配套快速发展;
3、按照2014年深圳会展业创造了近22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根据产业收入预估测算,未来深圳会展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在此基础上至少翻倍。
从更深层次看,建造世界最大的展馆并不是目的,深圳的目的是建造世界级的产业链体系。每一个有志于进军全球的企业,都不能漠然视之。
另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是:深圳特区前四十年,从制造业、土拍、房地产、金融证券等,很多都是学习香港模式,的确,深圳因此创造了世界奇迹。目前,以新会展中心的布局为契机,深圳正在借鉴的过的成功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升级,把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以及全球产业链建设,作为深圳最核心的竞争力。
2
从会展+产业,到会展+城市
把汉诺威模式发扬光大,也非深圳建新会展中心的全部目的,在深圳从东往西的城市发展线路图中,它还扮演着新的角色和使命。即在“会展+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会展+城市”。
除了汉诺威,深圳对标的还包括迪拜和伦敦。据麦肯锡研究,迪拜和伦敦均通过将会展中心与城市升级结合起来,获得更大的城市收益,从而引发世界各地城市效仿。
迪拜将国际机场和CBD 的迪拜世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东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场馆,支撑迪拜发展成为中东经济和金融枢纽。这与深圳很像,深圳花重金建新会展中心,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会展中心和机场结合,从而具有更强的产业枢纽作用。
伦敦则通过ExCeL 会展中心、金丝雀码头CBD、梯队酒店集群、萨利码头购物中心、东伦敦活力国际社区共同构成了集会展、办公、生活、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组合。
与深圳的雄心相比,迪拜和伦敦似乎就有点保守了。深圳正在实施的计划是:通过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造一座“会展新城”。
深圳会展新城规划布局了“三城一港”——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会展田园城和综合港区。其中,海洋新城占地7.44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预计600-800㎡,与福田中心区总建面相当。由此可见“三城一港”在深圳的份量。
在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件中,还专门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这些重磅项目,很可能会落户“三城一港”。
可以明确的是,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的庞大产业链规模,以及周边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的布局,在就业人数和产业聚集上,不但可以超越福田中心区,而且可能在世界范围内走出一条新的城市和产业发展模式。
最近,2000万深圳人都在等待一件大事——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正式落成,并将在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营。
据“深圳发布”披露,位于宝安福海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创下8项世界之最:整体建成后将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相当于6个“鸟巢”,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0.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二期建成后整个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总面积49.6万平方米),为全球最大的展馆。
深圳为这个展馆总投资高达1100亿元!
很多人都想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要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花这么多钱建的这个庞然大物,又能给深圳带来多少经济收益?
1
从汉诺威到深圳,全球最强造富模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以前,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是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二战后,德国急于从废墟中重新崛起,投入巨资在汉诺威建展览中心。1947年,展馆建成,举办第一届工业博览会。常住人口仅51万的汉诺威,吸引了73万观众,德国工业由此走向振兴之路。经过持续发展,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和技术平台。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
据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统计,2005 至2017 年,汉诺威工业展共举办两万余次行业会议。2018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参展商,德国由此建立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工业体系,并促进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大发展。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外商对来自深圳宝安的慧灵科技展出的四轴机械臂很感兴趣
深圳的经济奇迹,同样得益于会展经济的强力拉动。从1999年深圳举办首届高交会开始,到2004年在福田中心区建成会展中心,再到2019年全球最大的深圳新会展中心启用。在会展经济的强力拉动下,深圳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产业体系,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著名企业的崛起,均受益于深圳会展业。因此,会展业可以被称之为深圳奇迹的发动机。深圳不久前被定位为“先行示范区”,新会展中心的落成,也预示着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雄心。
从汉诺威到深圳,会展经济成为一座城市最强的“赚钱机器”,而深圳将在汉诺威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更强大的商业模式:
1
打造世界赚钱最快最稳的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动力来自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特朗普再折腾也难改趋势。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都成为世界会展大国,尤其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为最。而深圳建世界第一会展中心,就是中国后来居上的力量的体现。
目前,欧洲共有 496个大型室内展馆,总面积约 15.6 百万平方米,占世界展馆总面积的 48%。2018 年,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355.2 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如亚太和中东非地区将迎来高速增长,欧美等成熟市场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据统计,新型会展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利润率在19-25%,以 5.1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蓝筹行业,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来自国内一线城市,及欧美、中东的展览企业,都将大量入驻,从而带动深圳会展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级迈进。
2
发挥1:9周边产业拉动能力
一座城市砸巨资建设规模巨大的展览中心,并不是仅仅看中展览业的赚钱能力,而是会展业独有的产业带动能力。据研究,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系数是1 ∶ 9 。也就是说,在会展业投入1元钱,可以带来9的收益,溢价近10倍。
因此,在世界级的展馆周边,往往会聚集大量的各行各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聚集,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在中国,北上广深均为重要的展览中心。但对周边区域产业的拉动能力,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特色。深圳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通讯电子、玩具、家具制造基地,并具有强大的科技转化和制造能力,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是重要的一环。
以今年即将移师新会展中心的展览为例,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和产业已经先拔头筹,抢先布局。
新会展中心展会排期,点击查看大图
3
最全业态会展中心创造更多财富效应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造了全球最新的会展模式,是集展览、会议、活动(赛事、演艺等)、餐饮、购物、办公、服务等于一体的超大型会展综合体。因此,它的造富能力更强,已经从传统的会展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和消费结合的目的地。
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项目会展湾的规划可以看出,总建筑面积达154㎡,把这些配套单列,足以成为深圳排名前10名的超大综合体。加上高铁、地铁、城轨的导入,新会展中心正式运营以后,将有数量巨大的外地商务客户、本地企业用户和数以百万计的顾客涌入,而会展湾庞大的综合配套则可以多维度匹配这些巨量需求。
新会展投入运营和配套投入使用后,将为深圳带来哪些具体的收益呢?我们测算了一个5年后的“经济账”:
1、深圳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将达到150亿,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高达1350亿元(2014年深圳会展业直接收入80亿,拉动相关经济将近800亿);
2、每年将吸引超过500万高端商务人群。按一般展会外地参展人数占展会总人数20-30%左右测算,展馆周边区域需能满足每天10-18万人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会展的举办将加速周边区域配套快速发展;
3、按照2014年深圳会展业创造了近22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根据产业收入预估测算,未来深圳会展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在此基础上至少翻倍。
从更深层次看,建造世界最大的展馆并不是目的,深圳的目的是建造世界级的产业链体系。每一个有志于进军全球的企业,都不能漠然视之。
另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是:深圳特区前四十年,从制造业、土拍、房地产、金融证券等,很多都是学习香港模式,的确,深圳因此创造了世界奇迹。目前,以新会展中心的布局为契机,深圳正在借鉴的过的成功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升级,把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以及全球产业链建设,作为深圳最核心的竞争力。
2
从会展+产业,到会展+城市
把汉诺威模式发扬光大,也非深圳建新会展中心的全部目的,在深圳从东往西的城市发展线路图中,它还扮演着新的角色和使命。即在“会展+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会展+城市”。
除了汉诺威,深圳对标的还包括迪拜和伦敦。据麦肯锡研究,迪拜和伦敦均通过将会展中心与城市升级结合起来,获得更大的城市收益,从而引发世界各地城市效仿。
迪拜将国际机场和CBD 的迪拜世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东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场馆,支撑迪拜发展成为中东经济和金融枢纽。这与深圳很像,深圳花重金建新会展中心,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会展中心和机场结合,从而具有更强的产业枢纽作用。
伦敦则通过ExCeL 会展中心、金丝雀码头CBD、梯队酒店集群、萨利码头购物中心、东伦敦活力国际社区共同构成了集会展、办公、生活、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组合。
与深圳的雄心相比,迪拜和伦敦似乎就有点保守了。深圳正在实施的计划是:通过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造一座“会展新城”。
深圳会展新城规划布局了“三城一港”——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会展田园城和综合港区。其中,海洋新城占地7.44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预计600-800㎡,与福田中心区总建面相当。由此可见“三城一港”在深圳的份量。
在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件中,还专门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这些重磅项目,很可能会落户“三城一港”。
可以明确的是,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的庞大产业链规模,以及周边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的布局,在就业人数和产业聚集上,不但可以超越福田中心区,而且可能在世界范围内走出一条新的城市和产业发展模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严把质量关,仅3年就完工,创造了会展中心建设的“深圳速度”。图为北登录大厅。
本版摄影: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何龙制图:余晓泽
昨日,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落成仪式。
自2016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3年的紧张施工,这条钢铁巨龙创下八项世界之最。其背后,是“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的目标追求,是经受住最强台风“山竹”考验的苛刻要求,也是一个月安装了整个京基100用钢量的“深圳速度”。
超级工程精细到每块装饰板施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有多大?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达到160.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鸟巢”,地下室面积达5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
枯燥的数据不如直观的体验。昨日的落成仪式后,在中央廊道的采访让记者印象深刻,整条中央廊道超过1.7公里,宛若巨龙出海般南北延伸,从头到尾走完接近半小时。负责屋面施工的工程师陈本东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要走上2万步巡检各个工地,包括中间骑电动车的距离,估计每天要走上20公里。
项目的设计方法国VP建筑事务所运营总监温蕴孜介绍,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了最高效便捷的“鱼骨式”,沿中央廊道两侧串联了南区16个2万平方米的标准展厅、北区的2个多功能展厅和1个5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厅。
中央廊道“长”,展厅则是“大”。记者走入展厅看不到一根立柱,凌空飞架的钢梁构撑起巨大的内部空间,整个展厅气势宏伟。据了解,标准展厅面积长宽分别为200米和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超大展厅面积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可以容纳5架A380客机。
如此庞大的建筑,如何保证质量?据了解,设计方、施工方和指挥部都想尽办法。比如,展厅大门尺寸巨大,特别是超大展厅的大门宽24米高12米,一般厂家无法生产,经过多方寻找,才找到厂家特殊定制。再比如,展厅巨大的建筑空间已经超出正常消防设计要求,团队找到特殊消防设计策略,运用水幕和屋面开启对超出规模的展厅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中央廊道和展厅之上,则是拥有超高颜值、可覆盖106个标准足球场的金属屋顶。如何让平淡无奇的屋顶变得漂亮?设计方介绍,团队曾经尝试过云海、丝带、花瓣等多种元素,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以海浪为原型,屋面呈现彩色丝带花纹,寓意“海上丝绸之路”。屋顶的施工同样精益求精,在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过航拍图对比效果图,错了一块装饰板都要更换。
2万余建设者打造“深圳速度”
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国际会展中心施工需要五六年,然而该项目严把质量关,仅3年就完工,创造了会展中心建设的“深圳速度”。
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是深圳建市以来绝无仅有的,也是全球房屋建筑领域内钢结构用钢量最多的项目。国际会展中心钢结构项目部总工程师陆建新介绍,为了快速建造国际会展中心,设计选择了钢结构材料,用钢量为27万吨,相当于3个深圳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的钢材用量。他曾经负责建造的京基100,用钢量是6万余吨,会展中心最多一个月安装了6万吨,相当于一个月就安装了整个京基100的用钢量。为此,中建钢构全国6大钢结构加工厂都为这个工程赶工。
国际会展中心还是全球第一个集大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同时开发的建筑工程。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项目本身外,周边有12条新建道路、2条改扩建道路、7座跨河桥梁组成片区路网,目前已基本形成,连接沿江高速的国展互通立交工程已全面完工,即将通车,地铁11号线塘尾站连接国际会展中心的智慧公交预计2019年10月份可通车。此外,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约6.5公里的综合管廊和长达7.6公里的截流河综合整治工程也大部分完成。
参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2万余名建设者,为了“深圳速度”付出了汗水。记者了解到,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工地最高峰时有近3万人同时施工作业。这里集齐了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6家重量级的“中字头”基建公司。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创造了全球房屋建筑领域的一项纪录: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单次投入各类起重机械达321台,其中塔吊4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