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5日 /美通社/ — 10月31日至11月1日,“(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20”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科技引领助推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卢昌华、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焦宝军出席本次论坛。
雁栖湖凭借着天时 — 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黄金时机,地利 — 地处生态发展示范区契合大健康主旨,人和 — 坚持“北京服务”精心服务客户,产业支持 — 主题“科技引领助推健康产业发展”与怀柔科学城定位相辅相成,受到了论坛青睐,已连续两届落户会展中心。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相较去年显得更加可贵。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下,会展中心与组委会默契配合,在不增加活动成本的前提下,依然高质量、高水准顺利完成活动,这份互相扶持的真情在疫情下更显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坛主办单位之一北京世柔会展有限公司也是怀柔企业。政府重视、产业支持、属地单位参与,(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从名称、主办、协办单位,到产业基础、生态环境都与怀柔息息相关。这样一个极具雁栖湖属性的论坛,会展中心希望可以与它一起,传达健康生活态度、讨论健康产业发展进程、输出产业技术造福社会。
北京2020年11月5日 /美通社/ — 10月31日至11月1日,“(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20”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科技引领助推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卢昌华、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焦宝军出席本次论坛。
雁栖湖凭借着天时 — 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黄金时机,地利 — 地处生态发展示范区契合大健康主旨,人和 — 坚持“北京服务”精心服务客户,产业支持 — 主题“科技引领助推健康产业发展”与怀柔科学城定位相辅相成,受到了论坛青睐,已连续两届落户会展中心。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相较去年显得更加可贵。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下,会展中心与组委会默契配合,在不增加活动成本的前提下,依然高质量、高水准顺利完成活动,这份互相扶持的真情在疫情下更显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坛主办单位之一北京世柔会展有限公司也是怀柔企业。政府重视、产业支持、属地单位参与,(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从名称、主办、协办单位,到产业基础、生态环境都与怀柔息息相关。这样一个极具雁栖湖属性的论坛,会展中心希望可以与它一起,传达健康生活态度、讨论健康产业发展进程、输出产业技术造福社会。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为什么如此多的顶级会议纷纷选择怀柔?从“京郊一枝花”到“国际会都”,怀柔,究竟魅力何在?
以绿为媒、以绿为基、以绿逐梦。自上世纪80年代,怀柔将会议会展写入发展蓝图,这座山水之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破茧成蝶的嬗变。
会议产业列入发展蓝图
在怀柔的青春公园,一座名为“青春少女”的雕像矗立街头。这座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雕塑,如今仍是怀柔城市的一处地标。
一座座公园如珍珠般嵌入城市,一条条马路街宽衢阔。原本默默无闻的远郊县,因为园林式的改造而名动四方。
一时间,北京和中央部委的会议相继安排在这里,一些国际中小型会议落户怀柔,更有国际铁人三项、中日友好长城马拉松接力赛等国际赛事在此举办,一些商贸洽谈也放在了怀柔。
怀柔县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环境优势为远郊怀柔带来了人流,发展会议、旅游,正是适合山水城市发展的新路。1984年底,怀柔县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怀柔建成“京北的旅游、会议中心”。
会议产业,正式列入怀柔发展蓝图。
以绿为媒。1995年,怀柔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当年3月29日,国务院、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怀柔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放在怀柔。一个位置相对偏远的远郊县,突然间被推到了世界舞台面前。
153天的筹备时间里,怀柔完成了75个会议室的装修,34家有接待任务的宾馆、饭店、培训中心全部进行了改造;打通了4.9公里的红螺路,新建了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怀柔汽车站、4000平方米的电信中心;提前建成县城水厂,使县城地区供水能力由2.5万吨提高到4万吨;多家大型商场提前建成投用;邮政投递、供电、餐饮点全部提级……对比传统速度,这一轮怀柔城市建设提速10年!
有了硬条件,软服务也要跟上。当年8月30日至9月8日,怀柔这座6万多人口的小城,接待了2万多外宾和2万多名工作人员,仅在怀柔国际会议中心就举办了近150场会议。有人说,这是新中国乃至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
“世妇会”时任秘书长蒙盖拉夫人评价:NGO论坛怀柔会场是历次会议中最好的……
初尝绿色发展甜头的怀柔乘势而上。会议结束后,10余项绿化美化工程接续上马,数十条生态清洁小流域陆续建成,一系列长效管理工作持续发力。
APEC为怀柔提档升级
建设“会展休闲旅游胜地”。世纪之交《怀柔县“十五”计划纲要》为怀柔的发展再次筑牢基底。2002年4月,怀柔结束了1260年的县建制,撤县设区。但怀柔人绿色的初心未变。
2010年,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写入了《怀柔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完成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突出会议服务功能,建设高端国际会议中心。怀柔的会议会展蓝图,开始布局重大功能性项目!
2013年10月,一个重磅消息从巴厘岛传出:北京将举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场址设在雁栖湖。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借助APEC会议召开的历史机遇,怀柔全区进行了100项环境建设,公共景观向5A级景区看齐,使怀柔发生了深刻变化,洁净优美、和谐有序、文明大气成为怀柔气质。
雁栖湖畔精品建筑灿若星辰。如同鸿雁展翼般的国际会议中心,宛如水上明珠的日出东方酒店,寓意汉唐升华、天地飞扬的国际会展中心,还有众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别墅集群……
一次盛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关注度。以国际一流水准的会议会展设施为核心,怀柔打造出了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这一会议会展龙头项目。运用盛会留下的遗产,服务推动区域发展,怀柔人民展现出把握重大机遇的责任意识和行动智慧。
APEC改变了怀柔。2015年底的《怀柔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休闲会展”成为怀柔重点打造的三大产业板块之一,“国际交往新区”列入新时期怀柔四大功能定位之一。服务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紧紧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任务,怀柔“国际会都”的建设马不停蹄。
成立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出台《怀柔区“十三五”时期会展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服务业规范化管理……只争朝夕的拼搏进取,怀柔的会议会展走下蓝图,在宜业宜居的热土上立柱架梁。梦想与现实加速转化。
自2014年APEC会议至2016年底,雁栖湖周边地区共承接国际、国内各类不同规模的会议会展活动3720场次、接待40.6万人次,累计实现会议会展综合收入5.15亿元,仅2017年一季度就已承办各类会议667场次,实现综合收入5460.5万元,分别增长51.6%和23.9%。在雁栖湖的品牌拉动下,2016年,怀柔全区共接待各类会议6500余场次,会议会展产业收入达到3亿元。2017年一季度,全区接待各类会议1205个、13.7万人次,实现收入7212.5万元,增长30.2%。
“京郊明珠”正在成为蜚声国际的“国际会都”。
从干净到美丽的完美蝶变
怀柔会议会展产业的蓝图,布局清晰,主体部分已成规模。继续绘好这张蓝图,需要在细节处多下功夫,还需要抓住主题,科学取舍,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发展会议会展,怀柔的城市环境是第一印象。今年初开始,怀柔区全力实施了景观提升和夜景照明工程,着力打造“美丽怀柔”,使怀柔城市实现了从干净到美丽的华美转身。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5万余棵乔木、50万棵灌木、800万株花卉运到怀柔,在城市和周边一带扎根成景,总绿化面积达到了276.4万平方米。
城区主干路网全部进行了绿化美化提级。8个大型景观花坛矗立街头,6座城区公园全部绿化改造,就连每一条路面隔离带内都是花团锦簇、生机盎然。与此同时,在城区和雁栖湖周边等地实施的夜景照明工程,打造出了“不夜怀柔”的靓丽夜景。
清除违建,留白增绿。素有怀柔“南大门”之称的京承高速第14出口,道路两侧有各式违建2万余平方米。今年春节一上班,怀柔用10天全部清除了违建,着手在原址上绿化美化。如今的怀柔“南大门”,花草缤纷,佳木成荫。
整治商街,还路于民。怀柔百姓熟知的“北斜街”,是多个城中村、社区的结合部,百余商户在这里搭出了违建群,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由此滋生出的环境卫生、交通、噪声等问题十分突出。今年3月,怀柔重拳整治,拆除违建5300平方米,堵路堵心的“北斜街”由此衢宽路阔。
禁限养殖,涵养水源。去年,怀柔划定禁养区370余平方公里,禁养区内41个规模化养殖场在今年4月底前已全部关停。从去年底开始,怀沙河、怀九河、雁栖河全面清退水产养殖业,一道道阻水堤坝、一个个垂钓烧烤点没了踪影,河岸变绿了,河水清亮了……
5月15日,燕山脚下的怀柔,再次迎来世界盛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举办。
以雁栖湖为标志的怀柔“国际会都”,被赋予传承古老文明、促进交流互鉴、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内涵。当各国的发展蓝图在这里对接,当大国之音在这里激荡,怀柔的会议会展产业蓝图,已开始酝酿新的精彩。
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日前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集体採访时深情回顾道,“一国两制”最初是一个构想,是邓小平同志等中国领导人思考解决歷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后来变成中央政府处理香港事务的总方针。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全面付诸实施,成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实践,也成为中央管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一种崭新的管治模式。这种政治实践和管治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人民日报》记者 连锦添
冯学知
谈到“一国两制”实践成功的意义,张晓明概括:“一国两制”事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央政府在新时期治国理政面临的重要课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乐章的重要篇章。
谈成功
举世公认
之前在一次访问中,张晓明曾以“风采依然”形容回归祖国后的香港。这次访谈中有记者问,如何看这20年来的变与不变?张晓明说:“香港回归后,原来人们担心变的都没有变,而变了的大都是应该变的和大家希望变的。”
他从六个方面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一,香港顺利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中央政府已经对香港实行有效管治。“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衡量“一国两制”是否成功,首先也应检视这一目标有没有达到。而且,正如张德江委员长在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国对香港恢復行使主权,是恢復行使包括管治权在内的完整主权。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了实实在在的有效管治,总的来说,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国家主权得到彰显,国家安全得到维护。
第二,香港持续繁荣稳定。香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和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举世公认。香港的繁荣和进步还表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第三,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变成生动现实。政府官员也改变了过去主要负责执行的角色,而要就自治范围内的各种重大事务自主决策。尽管这些年香港经歷了许多风险和挑战,但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总是迎难而上,妥善应对,施政经验日益积累,管治能力不断提高。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度愈来愈高。
第四,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识形态延续不变。香港居民所珍视的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仍然广受尊崇,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游行集会的自由等较之回归前有增无减,香港仍然是公认的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
第五,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赢的趋势更加明显。香港回归20年来,内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合作共赢的政策措施。香港现在仍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仍是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而且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为什么如此多的顶级会议纷纷选择怀柔?从“京郊一枝花”到“国际会都”,怀柔,究竟魅力何在?
以绿为媒、以绿为基、以绿逐梦。自上世纪80年代,怀柔将会议会展写入发展蓝图,这座山水之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破茧成蝶的嬗变。
会议产业列入发展蓝图
在怀柔的青春公园,一座名为“青春少女”的雕像矗立街头。这座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雕塑,如今仍是怀柔城市的一处地标。
一座座公园如珍珠般嵌入城市,一条条马路街宽衢阔。原本默默无闻的远郊县,因为园林式的改造而名动四方。
一时间,北京和中央部委的会议相继安排在这里,一些国际中小型会议落户怀柔,更有国际铁人三项、中日友好长城马拉松接力赛等国际赛事在此举办,一些商贸洽谈也放在了怀柔。
怀柔县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环境优势为远郊怀柔带来了人流,发展会议、旅游,正是适合山水城市发展的新路。1984年底,怀柔县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怀柔建成“京北的旅游、会议中心”。
会议产业,正式列入怀柔发展蓝图。
以绿为媒。1995年,怀柔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当年3月29日,国务院、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怀柔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放在怀柔。一个位置相对偏远的远郊县,突然间被推到了世界舞台面前。
153天的筹备时间里,怀柔完成了75个会议室的装修,34家有接待任务的宾馆、饭店、培训中心全部进行了改造;打通了4.9公里的红螺路,新建了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怀柔汽车站、4000平方米的电信中心;提前建成县城水厂,使县城地区供水能力由2.5万吨提高到4万吨;多家大型商场提前建成投用;邮政投递、供电、餐饮点全部提级……对比传统速度,这一轮怀柔城市建设提速10年!
有了硬条件,软服务也要跟上。当年8月30日至9月8日,怀柔这座6万多人口的小城,接待了2万多外宾和2万多名工作人员,仅在怀柔国际会议中心就举办了近150场会议。有人说,这是新中国乃至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
“世妇会”时任秘书长蒙盖拉夫人评价:NGO论坛怀柔会场是历次会议中最好的……
初尝绿色发展甜头的怀柔乘势而上。会议结束后,10余项绿化美化工程接续上马,数十条生态清洁小流域陆续建成,一系列长效管理工作持续发力。
APEC为怀柔提档升级
建设“会展休闲旅游胜地”。世纪之交《怀柔县“十五”计划纲要》为怀柔的发展再次筑牢基底。2002年4月,怀柔结束了1260年的县建制,撤县设区。但怀柔人绿色的初心未变。
2010年,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写入了《怀柔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完成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突出会议服务功能,建设高端国际会议中心。怀柔的会议会展蓝图,开始布局重大功能性项目!
2013年10月,一个重磅消息从巴厘岛传出:北京将举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场址设在雁栖湖。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借助APEC会议召开的历史机遇,怀柔全区进行了100项环境建设,公共景观向5A级景区看齐,使怀柔发生了深刻变化,洁净优美、和谐有序、文明大气成为怀柔气质。
雁栖湖畔精品建筑灿若星辰。如同鸿雁展翼般的国际会议中心,宛如水上明珠的日出东方酒店,寓意汉唐升华、天地飞扬的国际会展中心,还有众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别墅集群……
一次盛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关注度。以国际一流水准的会议会展设施为核心,怀柔打造出了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这一会议会展龙头项目。运用盛会留下的遗产,服务推动区域发展,怀柔人民展现出把握重大机遇的责任意识和行动智慧。
APEC改变了怀柔。2015年底的《怀柔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休闲会展”成为怀柔重点打造的三大产业板块之一,“国际交往新区”列入新时期怀柔四大功能定位之一。服务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紧紧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任务,怀柔“国际会都”的建设马不停蹄。
成立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出台《怀柔区“十三五”时期会展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服务业规范化管理……只争朝夕的拼搏进取,怀柔的会议会展走下蓝图,在宜业宜居的热土上立柱架梁。梦想与现实加速转化。
自2014年APEC会议至2016年底,雁栖湖周边地区共承接国际、国内各类不同规模的会议会展活动3720场次、接待40.6万人次,累计实现会议会展综合收入5.15亿元,仅2017年一季度就已承办各类会议667场次,实现综合收入5460.5万元,分别增长51.6%和23.9%。在雁栖湖的品牌拉动下,2016年,怀柔全区共接待各类会议6500余场次,会议会展产业收入达到3亿元。2017年一季度,全区接待各类会议1205个、13.7万人次,实现收入7212.5万元,增长30.2%。
“京郊明珠”正在成为蜚声国际的“国际会都”。
从干净到美丽的完美蝶变
怀柔会议会展产业的蓝图,布局清晰,主体部分已成规模。继续绘好这张蓝图,需要在细节处多下功夫,还需要抓住主题,科学取舍,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发展会议会展,怀柔的城市环境是第一印象。今年初开始,怀柔区全力实施了景观提升和夜景照明工程,着力打造“美丽怀柔”,使怀柔城市实现了从干净到美丽的华美转身。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5万余棵乔木、50万棵灌木、800万株花卉运到怀柔,在城市和周边一带扎根成景,总绿化面积达到了276.4万平方米。
城区主干路网全部进行了绿化美化提级。8个大型景观花坛矗立街头,6座城区公园全部绿化改造,就连每一条路面隔离带内都是花团锦簇、生机盎然。与此同时,在城区和雁栖湖周边等地实施的夜景照明工程,打造出了“不夜怀柔”的靓丽夜景。
清除违建,留白增绿。素有怀柔“南大门”之称的京承高速第14出口,道路两侧有各式违建2万余平方米。今年春节一上班,怀柔用10天全部清除了违建,着手在原址上绿化美化。如今的怀柔“南大门”,花草缤纷,佳木成荫。
整治商街,还路于民。怀柔百姓熟知的“北斜街”,是多个城中村、社区的结合部,百余商户在这里搭出了违建群,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由此滋生出的环境卫生、交通、噪声等问题十分突出。今年3月,怀柔重拳整治,拆除违建5300平方米,堵路堵心的“北斜街”由此衢宽路阔。
禁限养殖,涵养水源。去年,怀柔划定禁养区370余平方公里,禁养区内41个规模化养殖场在今年4月底前已全部关停。从去年底开始,怀沙河、怀九河、雁栖河全面清退水产养殖业,一道道阻水堤坝、一个个垂钓烧烤点没了踪影,河岸变绿了,河水清亮了……
5月15日,燕山脚下的怀柔,再次迎来世界盛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举办。
以雁栖湖为标志的怀柔“国际会都”,被赋予传承古老文明、促进交流互鉴、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内涵。当各国的发展蓝图在这里对接,当大国之音在这里激荡,怀柔的会议会展产业蓝图,已开始酝酿新的精彩。
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日前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集体採访时深情回顾道,“一国两制”最初是一个构想,是邓小平同志等中国领导人思考解决歷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后来变成中央政府处理香港事务的总方针。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全面付诸实施,成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实践,也成为中央管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一种崭新的管治模式。这种政治实践和管治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人民日报》记者 连锦添 冯学知
谈到“一国两制”实践成功的意义,张晓明概括:“一国两制”事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央政府在新时期治国理政面临的重要课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乐章的重要篇章。
谈成功
举世公认
之前在一次访问中,张晓明曾以“风采依然”形容回归祖国后的香港。这次访谈中有记者问,如何看这20年来的变与不变?张晓明说:“香港回归后,原来人们担心变的都没有变,而变了的大都是应该变的和大家希望变的。”
他从六个方面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一,香港顺利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中央政府已经对香港实行有效管治。“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衡量“一国两制”是否成功,首先也应检视这一目标有没有达到。而且,正如张德江委员长在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国对香港恢復行使主权,是恢復行使包括管治权在内的完整主权。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了实实在在的有效管治,总的来说,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国家主权得到彰显,国家安全得到维护。
第二,香港持续繁荣稳定。香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和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举世公认。香港的繁荣和进步还表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第三,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变成生动现实。政府官员也改变了过去主要负责执行的角色,而要就自治范围内的各种重大事务自主决策。尽管这些年香港经歷了许多风险和挑战,但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总是迎难而上,妥善应对,施政经验日益积累,管治能力不断提高。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度愈来愈高。
第四,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识形态延续不变。香港居民所珍视的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仍然广受尊崇,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游行集会的自由等较之回归前有增无减,香港仍然是公认的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
第五,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赢的趋势更加明显。香港回归20年来,内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合作共赢的政策措施。香港现在仍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仍是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而且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